关键词:
儿童
同胞冲突
父母婚姻冲突
父母干预方式
调解
摘要:
近年来,在我国生育政策的导向下,越来越多的家庭可能会选择生育第二个孩子,甚至是第三个孩子,那么多孩家庭中的同胞冲突问题将日益凸显。考虑到同胞冲突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各种各样的内化问题或外化问题,本研究一方面对我国儿童同胞冲突的现状进行了考察,而另一方面,验证了父母婚姻冲突对儿童同胞冲突的影响以及父母干预方式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且实施了儿童同胞冲突的干预方案,以期能够帮助我国父母正确处理家庭中的儿童同胞冲突问题。本研究由三个子研究构成:研究1和研究2借助问卷调查法,以689名小学4年级到6年级的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同胞冲突问卷、儿童对父母婚姻冲突的感知量表以及父母干预方式问卷等工具,对我国儿童同胞冲突的现状以及父母干预方式在父母婚姻冲突与儿童同胞冲突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我国儿童的同胞冲突得分远低于中等水平,其在性别、年级、同胞个数、同胞性别组合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同胞年龄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父母婚姻冲突、控制策略以及不干预策略与儿童同胞冲突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孩子中心策略与儿童同胞冲突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3)父母婚姻冲突与控制策略以及不干预策略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孩子中心策略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4)孩子中心策略、控制策略和不干预策略均在父母婚姻冲突与儿童同胞冲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研究1、研究2以及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借鉴正式的调解程序,研究3设计了详细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儿童同胞冲突干预方案。在该方案的指导下,研究3共招募了34户二胎家庭(每户家庭包括1位母亲和2位儿童)参与实验,随机分为调解组和控制组,调解组母亲需要参加调解训练,控制组母亲不做任何处理,以验证调解训练对我国儿童同胞冲突的干预效果。结果发现:(1)相比于控制组母亲,调解组母亲在帮助儿童解决同胞冲突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消极行为显著减少。此外,相比于控制组儿童,调解组儿童在同胞冲突过程中表现出更少消极的冲突解决行为。(2)母亲的调解可以减少二胎家庭中儿童同胞冲突的发生频率。(3)调解组母亲倾向于帮助儿童解决同胞冲突,而控制组母亲则倾向于强制要求儿童按照她们自身的意愿解决同胞冲突。(4)调解组家庭中的母亲倾向于使用调解去帮助儿童解决同胞冲突,而控制组家庭中的母亲则倾向于使用非调解去解决儿童的同胞冲突。总的来说,我国儿童的同胞冲突问题并不严重。尽管如此,父母仍然需要注意自身行为对儿童的不利影响,应尽量做到不要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并且,当孩子们发生冲突时,父母应尽量多使用孩子中心策略去帮助他们解决冲突,而不要使用控制策略或不干预策略。最后,调解训练具有良好的效果,其可以帮助我国父母正确处理家庭中的儿童同胞冲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