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网络众筹
个人求助
法律规制
救济机制
摘要:
个人求助网络众筹是新时代下,利用互联网高效便捷的优势发展起来的一种“个人+网络+慈善”的新兴众筹模式。在互联网时代的推动下,慈善的形式和场景变得更为丰富多元,超越了传统慈善的局限,展现出巨大的创造性和发展潜力,但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络众筹作为求助途径,该模式也暴露出诸多问题,诈骗、骗捐负面事件频繁被曝,人民对社会的信任危机日益严重。
基于以上思考,本文将以2019年度民商事十大典型案例之一的莫春怡“骗捐”合同纠纷案、水滴筹“扫楼筹款”案以及2023年四川成都遭恶犬咬伤女童家属众筹案这三个典型案例为切入点进行概述和分析,梳理出三个案例之间的逻辑关系,全面地反映出了当下主要有以下三个核心问题:第一,立法问题,即对于个人求助网络众筹活动缺少针对性立法;第二,信用问题,即由于求助信息的不确定性、网络众筹平台的形式审查以及捐赠者的信息获取未得到切实保障而引发的信任危机;第三,实践环节的问题,即前置程序中缺乏对发起人及发起事由的监管,平台运行中平台监管模式不明、缺乏资质认证、信息审核与披露机制,以及对后续筹款的管理与使用中,众筹款滥用现象频发、缺乏对剩余资金的处置监管等各个实践环节中面临的问题。
针对现阶段个人求助众筹环节中面临三大核心问题,立足我国个人求助网络众筹的发展现状并借鉴以美国、英国、法国为代表的域外国家慈善法的相关规定及优秀实践经验,(1)针对立法问题:第一,建议由民政部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专门的部门规章;第二,建议适时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相关司法解释,以提供更加明确和具体的法律指导。(2)针对实践环节问题:第一,在发起程序中,提出建立发起人资格认证机制、限定发起事由、厘定信息披露范围;第二,在平台监管机制中,提出建立平台资质认证机制、披露机制、明确平台监管模式;第三,在剩余众筹资金的管理中,提出明确平台资金管理义务、完善监管等相关法律意见,不断完善我国个人求助网络众筹各个环节的运行制度,引导和规范个人求助网络众筹,重塑公众对个人求助网络众筹的信心,以促进其健康、长久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