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参与式治理
劳动争议
调解
多元主体
摘要:
伴随着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国际形势仍不稳定,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市场主体持续增加,用工方式日趋多样化,各种利益冲突愈发明显。当前,我国劳动争议纠纷呈现出总量居高不下与处理难度不断加大并存的态势,给提升劳动争议调解质效、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带来新的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强化源头治理,进一步突出调解在处理劳动争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劳动关系领域治理工作,将劳动争议预防化解纳入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当中,使之成为国家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各地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取得诸多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例如,浙江省诸暨市在“枫桥经验”的基础上,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创新发展基层社会纠纷解决机制,坚持党建引领,遵循人本理念,提倡“三治”融合,从源头上解决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取得文明和谐的社会效果。济南市高新区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为民服务理念,培育出劳动纠纷前端解决的“泉新全意”调解品牌,成为劳动争议多元化解的新生力量。实践证明,基层社会治理典型经验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可向劳动关系治理领域延伸,以有效化解各种劳动争议纠纷,积极服务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现阶段,W县政府重视劳动争议源头治理,不断探索并完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劳动争议纠纷数量持续高速增长,现有的劳动争议预防调处工作面临“案多人少”的境况,迫切需要多元参与主体相互配合协调,合力发挥调解的基础性作用,从矛盾源头上实现精准化解。在推进劳动争议多元调解的过程中,还要面对政府部门之间协调性不强、各类调解组织功能虚化,调解员队伍建设落后,调解协议履行不到位的难题。不仅严重影响劳动争议调解发挥优势作用,也让调解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受到公众质疑。通过深入分析W县劳动争议调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参与式治理为视角提出适当举措,以期提升基层劳动争议调解质效,并探索完善社会治理新路径。
论文围绕W县劳动争议调解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国外文献资料,对论文研究所涉及的劳动争议、劳动争议调解的概念进行界定,并从理论上阐述将劳资冲突理论、参与式治理理论引入基层劳动争议调解问题探究的适用性。阐述W县劳动争议调解的现状,包括政策背景、纠纷现状、组织建设、成效情况,提出W县劳动争议调解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的原因进行较为深入地分析。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泉新全意”调解品牌的典型经验,借助参与式治理理论的协作、认同、赋权三个要素构建解释框架,坚持党建引领下,从联动协作、过程管理、队伍建设的层面提出治理思路,以期W县能够破解劳动争议调解质效不高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