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运动性贫血
大鼠
脑
铁
铁蛋白
转铁蛋白
摘要:
本研究通过建立运动性贫血大鼠模型,对运动性贫血大鼠脑铁代谢的变化及营养干预对其影响进行初步研究。
实验设计:分为运动性贫血大鼠模型建立和营养干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n=10)和运动组(E组,n=20)。E组大鼠进行递增负荷跑台训练5周,跑台坡度为0度,速度30m/min。每周训练6天,周日休息。前2周每天训练1次,后3周每天早晚各训练1次。训练方案:第一次训练时间为1min,之后以2min/次递增,跑台坡度和速度保持不变。5周的训练结束后对所有大鼠断尾取血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和红细胞压积(HCT)等指标。第二阶段:将E组大鼠分为单纯运动组(EE组)和运动+营养干预组(EN组),每组10只。EE组和EN组大鼠继续进行6周训练,跑台坡度和速度与前5周相同。每周训练6天,每天2次,周日休息。训练方案:第6周80min;第7周85min;第8周到第11周,训练时间以90min/次为起点,以2min/天进行递增。每次训练结束后给EN组大鼠补充抗运动性贫血复合制剂。11周训练结束后处死大鼠,测定HB、RBC、HCT、脑铁、脑铁蛋白和脑转铁蛋白浓度等指标。
实验结果:5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结束后,E组大鼠的HB、RBC和HCT均显著低于C组大鼠(P<0.01);11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结束后,EE组大鼠的RBC和HB均显著低于C组大鼠(P<0.05)和EN组大鼠(P<0.01,P<0.05),EN组大鼠的RBC、HB和HCT与C组大鼠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各组大鼠的脑铁和转铁蛋白浓度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EE组大鼠脑铁蛋白浓度显著低于C组大鼠(P<0.05),但与EN组大鼠相比没有显著差异;EN组大鼠脑铁蛋白浓度与C组大鼠相比,亦无显著性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5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足以导致运动组大鼠发生运动性贫血现象;6周的营养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运动大鼠的贫血症状;运动性贫血大鼠的脑铁蛋白浓度明显降低,说明脑铁代谢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但是脑铁浓度却没有显著变化;6周营养干预有助于改善运动性贫血大鼠脑铁代谢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