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女子马拉松
过度训练
身体恢复
摘要:
在女子马拉松项目国际比赛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为了适应竞赛的体能要求,在训练中运动负荷的强度和量要接近或超过生理极限水平。我国女子马拉松项目的训练具有大运动量、高强度、训练手段比较单一、运动员精神压力大、伤病较多等特点,这就增加了疲劳积累和过度训练的风险。
目前关于马拉松项目过度训练的研究和文献十分匮乏,过度疲劳症状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性给过度疲劳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带来了困难。本论文以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等理论与方法为基础,通过长期跟队服务与研究,以国家优秀女子马拉松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实验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运动员各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在深入了解女子马拉松项目的特征、训练规律和不同水平优秀运动员个体特点的基础上,对中国女子马拉松项目过度训练与身体恢复进行研究,解决女子马拉松项目运动员过度训练的发生特征、研究并建立加速身体机能恢复、提高训练效果的综合性系统。
研究结果表明:
1.晨脉用于评价运动员过度训练,在过度训练的早期,晨脉波动幅度加大,且恢复速度变慢。在过度训练的后期,晨脉每分钟上升8次以上,且晨脉指标持续处于较高水平,连续两周以上恢复不下来。
2.研究发现转地、大强度训练、高原训练都会引起睾酮下降。一旦发现睾酮指标连续下降,且下降到30ng/dl以下,应当引起教练员与科研人员的警戒,判断运动员是否存在疲劳积累,一旦下降到10ng/dl以下,说明运动员合成代谢能力下降,说明运动员过度训练症状加重,但是应排除运动员由于打封闭针后造成血清睾酮下降的情况。
3.在过度训练的早期,血清肌酸激酶的值高于基础值的2到3倍,且起伏较大但是恢复较慢,在过度训练的后期,血清肌酸激酶高于基础值的3倍以上,且连续一周以上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说明运动员过度训练症状加重。
4.大负荷量训练后血尿素升高,说明负荷安排对运动员机体刺激较深,但是经过调整后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是在过度训练的早期,大负荷量训练后次日晨血尿素达到8mmol/L,且第二日、第三日晨恢复较慢,在过度训练的晚期,血尿素值连续一周以上保持在10mmol/L以上,且经过训练调整恢复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