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汉语语音教学
第二语言习得
辅音
日本留学生
摘要: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语音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基础之一,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汉语的音节由声、韵、调三部分组成,声母是汉语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声母的不标准,势必会影响后续韵母、声调的习得的准确性,从而造成“洋腔洋调”的现象。汉语的声母除一个零声母外,其他均由辅音构成,足见辅音的重要性。辅音作为汉语语音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同样是学习者习得语音的难点之一。其自身发音方式多样、发音部位各异,也增加了学习者的学习难度。近年来以国别化视角,针对日本学习者习得辅音情况的探究日益增加,但大多是围绕塞音与塞擦音,涵盖内容并不全面。为此本文结合汉日辅音系统对比和日本留学生汉语辅音习得情况的分析,为日本学习者汉语辅音习得提供相关教学方案,文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针对日本学习者习得汉语语音研究及教学研究的发展,以及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相关理论基础,并介绍了全文的选题缘起、研究问题、研究意义。第二章分析了汉日辅音系统,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相似度的计算,参考难度等级模型,制定了日本学习者汉语辅音习得难度等级表。第三章为实验情况介绍,从实验方法、研究对象等角度展开,本文的研究对象为10位日本留学生(5位男性,5位女性),同时选取10位母语者作为对照组(5位男性,5位女性)。实验方法采用听辨法与声学分析相结合。第四章对日本留学生习得汉语辅音情况展开具体分析,首先从听辨角度对日本留学生产出的单字、双字和句子进行听辨,计算偏误率,汇总偏误类型,发现日本学习者在区分送气音、辨析r和l,以及舌面音、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三者的区分上较易产生偏误。其次从声学分析角度,按发音方法,对日本学习者习得汉语辅音准确性进行分析,探求学习者发音时存在的问题。发现学习者虽已建立了送气与否的认知,但习得的区分度和准确度有待提升。受母语语音系统影响,日本学习者不能正确区分舌尖音和舌面音,易对r和l、f和h产生混淆。学习者对不送气塞音b、d、g和鼻音m、n的习得情况较好。最后结合听辨分析和声学分析的结果,分析学习者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有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第三语言影响和学习者自身因素影响等。第五章结合上文研究内容,对日本学习者习得汉语辅音进行专项教学设计,依托《国际中文教育中文等级水平标准(2021)》制定教学目标。分3课时进行汉语辅音正音教学,教学内容涵盖汉语中可充当声母的21个辅音。第六章总结全文内容,并提出不足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