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普通话
粤语人群
语调
陈述
疑问
二语偏误
摘要:
语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韵律特征,同时又是二语习得的难点之一。语调问题不但可能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和汉语水平考试的成绩,还可能造成交流上的障碍,乃至影响他人对说话人的主观评价。粤语作为一种具有重要地位(唯一具有官方地位)的汉语方言,研究粤语人群的普通话语调问题不仅可以丰富普通话本体和二语语调理论,同时可以为计算机语音合成、国际化汉语教学实践提供重要参考。本文选取10名母语为粤语且正在学习普通话的香港学生(下称粤语组)、10名熟练使用普通话的内地学生(下称普通话组)作为发音人,采用对比分析、统计分析以及感知实验与声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语流中的双字调组合,不同声调结尾的陈述与疑问语调的差异模式以及不同句长时的陈述、疑问语调三方面,对粤语人群的普通话语调特征及偏误进行了细致地考察。同之前多数语调研究中所采用的无语境模仿语料不同,本研究采用诱导语料,即在角色扮演中诱导出所需目标句,因而更加真实、自然。对比分析、统计分析以及感知实验与声学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也使得本研究更加全面、可靠。本研究发现:首先,粤语组对语流中的双字调组合掌握情况总体较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调域偏窄。其次,总体而言粤语组调阶低于普通话组,即使调阶相对较高的疑问句也只达到了普通话组陈述句的水平,造成二语普通话各种语调被感知为陈述比例均高于母语普通话。第三,关于陈述语调同疑问语调差异,母语普通话和二语普通话内部都表现出语调疑问句和带“吗”疑问句较陈述句的整体提升的特点。不同之处在于疑问句的提升幅度上,二语普通话小于母语普通话,尤其是在较长句子中,加之二语普通话调阶较低,造成二语普通话疑问句辨识率显著低于母语普通话。第四,关于末尾音节声调同语调的交互,感知实验结果显示,母语普通话和二语普通话阳平结尾陈述句和去声结尾语调疑问句识别率较低;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粤语组语调疑问句末尾去声表现出后续叠加倾向。第五,对于带“吗”疑问句,感知实验显示,二语普通话切除“吗”字疑问句被感知为陈述比例高于母语普通话,声学分析表明二语普通话整体提升低于母语普通话,表明粤语人群更加依赖于疑问语气词而非句调整体提升来表达疑问信息。本研究揭示了粤语人群的普通话语调特征及偏误,对其普通话语调习得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可以为计算机语音合成、国际化汉语教学实践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