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伊夫·博纳富瓦
节奏
翻译诗学
摘要:
伊夫·博纳富瓦是法国当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除诗人身份外,他还是一位活跃的翻译家。几乎在他第一部诗集发行的同时,他便开始了莎士比亚剧作的翻译。此后,他陆续翻译了莎士比亚、叶芝、济慈、莱奥帕蒂等多位文学巨匠的作品。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博纳富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翻译诗学思想,并留下了诸多关于诗歌翻译的论述。对这样一位兼具诗人和译者双重身份,且将翻译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大家进行研究,或可给当今翻译研究带来新的启示。通过研读其有关翻译的论述,我们发现"节奏"概念对博纳富瓦而言至关重要,对于我们理解其翻译活动也十分关键。鉴于此,本文试图探讨博纳富瓦翻译活动中的"节奏"概念,探寻其根源,考察其对博纳富瓦翻译实践和翻译思想的影响。本论文共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旨在探寻博纳富瓦诗学思想中"节奏"概念的由来。论文重点解读了博纳富瓦诗学思想中的几个核心概念,并将诗人的思想概括为一种"在场"诗学,其核心在于恢复被概念化的语言所打破的存在与世界之间的统一。而"节奏"概念恰恰诞生于这一 "在场"诗学的内部,是实现"在场"的关键。通过梳理节奏概念的嬗变,我们最终指出,博纳富瓦诗学思想中的节奏概念具有多义性,包含三个内在相关的特质,即物质性、口语性和创造性。第二章试图在翻译的语境中研究节奏概念。论文在第一章所得结论的基础上,以节奏的三个特质为主线,以博纳富瓦翻译的《哈姆雷特》的五个版本为分析对象,以求通过分析译者对其翻译所作的修改来阐明节奏概念对其翻译实践的影响。首先,为了保证节奏的物质性,译者借助了不同的声响和节奏手段,以求呈现一部能与原作媲美的富于音乐性的作品。其次,博纳富瓦十分重视节奏的口语性,一方面体现为他将《哈姆雷特》翻译为诗句体,另一方面体现为他对人物话语的简明性和通俗性的追求。最后,他还努力在翻译中呈现出节奏的创造性,由是将自身的写作风格融入了译作当中。第三章旨在对节奏概念的理论价值进行评价。首先,博纳富瓦通过强调节奏概念,对传统的忠实观进行了重新界定,消解了传统上对形式与意义的两分。在博纳富瓦看来,译者的任务就是要忠实于节奏。其次,博纳富瓦藉由节奏概念实现了译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译者首先必须仔细倾听作者的节奏,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回应,在译作中呈现一种全新的节奏。最后,博纳富瓦通过对节奏的翻译,实际上实现了一个"自足"的翻译循环,既源于诗歌,又回归诗歌本身。总之,节奏概念根植于博纳富瓦的诗学思想,并始终指导着博纳富瓦的翻译实践。通过对节奏的翻译,他最终为我们呈现了一部部诗性盎然的译作。同时,博纳富瓦以节奏为核心的翻译诗学思想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对于今后的诗歌翻译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