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皖中庐剧
唱腔
唱词
音调
节奏
句式
摘要:
庐剧,存活在安徽皖中地域的一种地方戏曲。它包括主调和花腔两大声腔系统,用“小嗓子”的方法进行唱腔演唱,且伴奏乐器多样,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由于是从大别山民歌、嗨子戏、皖南花鼓灯等安徽各地地方民歌、歌舞音乐中发展衍变而来,并受到了不同流行地方言用语的影响,因此形成了西路、中路、东路三派风格迥异的唱腔风格。在这三派中,当数中路庐剧音乐发展、生存态势最优。本文针对安徽中部的庐剧音乐,结合其音乐本体特征,立足于方言学,结合方言学中的声、韵、调方言用语特点和大量中路庐剧唱腔剧目分析,梳理了皖中庐剧唱词与唱腔二者在音调、节奏、句式关系结合三方面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共分为四章。其中,第一章——皖中庐剧与方言关系研究分为三节:皖中庐剧沿革、皖中方言的特征、庐剧中的“皖中方言”特征。这一章主要以中路庐剧的缘起由来为背景,根据其剧种音乐产生、安徽中部地区的语言用语及中路庐剧中的唱腔舞台用语特征几方面来阐述中路庐剧与中路方言之间的亲缘性。第二章——皖中庐剧腔词音调关系研究共有两节,此章为文章最重要的一章,通过对合肥、巢湖两地方言在语音、声调上的特点及同普通话用语之间的差异性研究,结合了较具代表性的唱腔曲目,分析并总结中路庐剧腔词之间的音调结合关系:即字调与唱腔旋律走向之间的关系,唱腔字调变调现象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唱词语调与腔句旋法之间运动形态关系,正确处理“相背”现象的原则与规律。第三章——皖中庐剧腔词节奏关系研究为三部分,该章也是整篇文章的核心论述,重点论述了唱腔的节奏强弱关系与唱词的习惯轻重音、特意轻重音、逻辑轻重音、感情轻重音之间的相互影响。总结得出,戏曲音乐中无论唱词的轻重音位置如何发生转变,都与唱腔的节奏强弱保持相一致的相顺关系,使得音乐听上去优美、流畅、易懂。此外,对于唱词中独有的“节拍”重音现象出现及其如何与唱腔节奏相顺结合作出了阐述,并在上述基础上论证了腔词二者在节奏段落的处理时所应遵循的规律:即用单式、复式全跨的处理原则,力避节奏被生硬的拆破而导致唱腔、唱词不完整现象的出现。第四章——皖中庐剧腔词句式关系研究一章中,从唱词与唱腔的句式角度来探究二者之间的制约关系。本章以中路庐剧的两大声腔系统“主调”和“花腔”代表性唱腔类别为例,结合前述的谱例分析,总结了中路庐剧唱词、唱腔的句式特点和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关联性。最终得出,无论句式发生怎样的变化,唱词与唱腔二者都是彼此灵活呼应、彼此“活从”、“顺应”对方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