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演员
角色
心象
动作
节奏
语言
摘要: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由表演得以体现,表演由演员去执行,其中本身存在着两个基本创作过程,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演员塑造角色时,是在二度创作中寻找演员自我与角色塑造的关系,进而塑造出丰富的人物形象。在戏剧史上,“三大表演体系”,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为代表的“体验派”、布莱希特为代表的“表现派”1和中国戏曲中的“梅兰芳表演体系”,其中“体验派”演员与角色要达到“共鸣”,“表现派”则是要打破“共鸣”,要演员对角色保持距离产生“间离效果”,而“写意派”则是更注重意境,象征。“三大表演体系”对演员与角色关系的探究各抒己见,而且它们的观点在不同程度上互相影响。焦菊隐为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演剧体系而提出来的“心象”说是对演员与角色之间的所有元素共同意向的汇合,而演员在探索与角色之间关系时,“心象”的完善是至关重要的,而影响“心象”形成无论是从最基础的剧本分析、角色分析还是生活体验,这几个要素的把握对演员来说至关重要。如果说“心象”已形成形象,那么其中的关系探究也就成功了一半,接下来需要的就是演员对角色的体现。在演员创造具体形象时,必须通过外在的一些手段或者工具,那么肢体无疑是我们身上最得力的工具,声音更具有说服力,所以动作让角色更鲜明,语言让角色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