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自闭症
韵律产生
语调
节奏
重音
摘要:
韵律产生失常对句法结构、语义以及情感的表达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阻碍了自闭症儿童的社交沟通发展。国外已有许多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在韵律产生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损伤,国内却鲜有研究。汉语作为一种声调语言,声调对韵律产生的影响使得国内研究者无法完全运用国外的研究结论。因此,了解汉语普通话背景下自闭症儿童的韵律产生特征十分必要。本研究选取学龄段自闭症儿童(ASD)和语言能力匹配的普通儿童(TD),从语调、节奏和重音三个维度探讨自闭症儿童的韵律产生特征。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自闭症儿童语调产生的特征研究通过声学分析的方式探究语调产生特征,特征通过平均基频(F0)、基频标准差(F0SD)、基频范围(△F)体现。通过2(被试类型:ASD、TD)×3(情感类型:高兴、伤心、生气)×4(四种声调类型)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探究仿说语调特征。结果发现除伤心语调的F0SD和△F外,ASD三种情感语调的F0、F0SD、△F显著低于TD。通过2(被试类型:ASD、TD)×2(情感类型:喜欢、厌恶)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探究自发语调特征。结果发现ASD两种情感语调的F0显著低于TD,F0SD与TD无显著性差异;ASD喜欢语调的△F显著低于TD,厌恶语调的△F与TD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中自闭症儿童在自发和仿说状态下大部分语调类型的F0SD、△F显著低于普通儿童,提示其语调单一,变化幅度小;F0存在差异可能受年龄影响仍需要进一步研究。2.自闭症儿童节奏产生的特征研究通过声学分析的方式探究节奏产生特征,特征通过语速、停顿次数和停顿时长体现。通过2(被试类型:ASD、TD)×3(句长:6、8、10字句)×3(目标语速:慢、中、快速)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探究仿说节奏特征。结果发现,ASD的停顿次数、停顿时长的变化与TD相似,表现为随句长的增长而增多,随目标语速的加快而减少。而ASD仿说慢速和中速短句时的语速显著大于TD,仿说快速短句与TD无显著性差异。通过单因素(被试类型:ASD、TD)实验设计探究自发节奏特征。结果发现两类儿童在三个声学指标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上述结果提示自闭症儿童具有与普通儿童相似的停顿模式,但是对语速的控制能力不足,存在仿说语速较快的问题。3.自闭症儿童言语重音产生的特征研究通过2(被试类型:ASD、TD)×3(重音位置:句首、句中、句末)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研究了仿说重音特征,特征通过相对平均基频(△F0)、相对平均强度(△I)和相对时长(△D)体现。结果发现,ASD句首重音的△F0、△D显著低于TD,句中重音的△D显著低于TD,句末重音的△D显著高于TD。ASD三种重音位置间的△D存在差异,表现为句末重音的△D显著大于句首和句中重音。通过2(被试类型:ASD、TD)×3(重音位置:句首、句中、句末)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探究自发重音特征,特征通过重音产生正确率体现。结果发现ASD句首和句中重音产生正确率显著低于TD,句末重音产生正确率高于TD。上述结果提示自闭症儿童在表达句首和句中重音存在问题,易将重音置于句末,主要以延长音长的方式来突显句末重音。本研究创新之处在于:1.首次通过量化分析的方法全面分析了汉语普通话体系中自闭症儿童的韵律产生特征,丰富了国内关于自闭症儿童韵律产生特征的研究内容。2.通过比较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儿童在声学参数上的共性与差异,为自闭症儿童韵律失常的干预策略提供了参数上的依据。3.根据不同韵律产生状态编制了适当的实验语料,仿说状态下的实验语料控制了声调对语调、重音的影响;自发状态下的实验语料避免了前人研究中出现的“地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