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藏语卫藏方言
朗县土语
语音
浊音
复辅音
摘要:
藏语在长期的历史变迁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下,形成了比较多的方言土语,而且方言之间的差别也不小。就藏语三大方言的流变与发展情况而言,学术界普遍的认识是卫藏方言发展最快,康方言次之,安多方言发展最慢。随之也出现的一种定论是卫藏方言中已经基本消失浊辅音和复辅音。过去卫藏方言的调查往往集中在后藏重镇日喀则话及前藏中心拉萨话区域,这些点的语音数据可能吻合于浊辅音和复辅音基本消失的定论。但长期与卫藏方言的接触和调查中发现,这种以点带面的定论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因为,卫藏之前藏地区尚存在不少彼此间有一定差异的土语,这些土语在浊音清化与复辅音消失方面并不与拉萨话及日喀则话同步。在此,我们以前藏朗县土语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和记音,对记录的语音材料进行分析并整理出该土语的声母系统、韵母系统、声调系统。基于材料分析,认为朗县土语总体上具有卫藏方言的主要特点外,还发现该土语的声母系统中保留了塞音、塞擦音、擦音之清浊对立不送气辅音,即/p//t//c//k//tʂ//tɕ//ɕ//s/与/b//d//ɟ//ɡ//dʐ//dʑ//ʑ//z/的对立。此外,还有7个鼻冠作为前置型二合复辅音/nɡ//nɟ//nd//nb//ndz//ndʐ//ndʑ/等。在韵母的结构中,以pa、ba、ma、po、bo、mo为后缀的双音节词在朗县土语里缩音为单音节词,而且来自这些词缀的p或m成为该缩音词的辅音韵尾,这种构词及其缩音规律在其他土语里是较为罕见。因此,本研究成果可为卫藏方言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语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