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音节
韵律
汉语发音
吐字归音
汉语正音课
摘要:
口语发音水平直观地反映了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国际汉语语音教学实践中发现,外国学习者的汉语发音存在“洋腔洋调”现象,分析该现象成因,提出解决对策,可以帮助学习者汉语发音更加“地道”。
本文以汉语音节特征为基础探讨汉语的发音韵律,综合运用相对应的“吐字归音”发音训练法,通过教学实践应用该方法,之后分析教学效果,完善教学设计,初步验证“吐字归音”音节发音法引入国际汉语课堂的可行性。
外国学习者音节层面的发音偏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本文理论部分重点分析“吐字归音”发音原理和汉语音节发音特征;实践部分不采用纠错模式,而是主动地进行汉语发音的正向输入和输出,主要的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
一、针对汉语的单音节性和音节结构特点,课时一从“字”的层次,讲练“吐字归音”发音法,强调单音节的独立性、整体性和音程变化,用“枣核形”发音示意图直观展示汉语单字发音的“字正腔圆、清晰有力”;结合音节教学法,通过“50字表”练习作业发现学习者的声韵母偏误,进行强化练习,课时一教学效果显示学生通过课程能较好地掌握汉语发音的单字精准度。
二、汉语音节组合训练是对“吐字归音”的批判继承,改善学习者单字发音矫枉过正产生的发音生硬问题。音节组合形成汉语的基本韵律单元:以单音节为基础,具有双音节化倾向,四字格是特殊的韵律单元,各韵律单元通过自由组合、节奏停延,形成具有松紧弹性的汉语发音韵律。课时二从“词语”的层次,讲解汉语的韵律单元和动态声调,用“花生形”描述两头清晰、中间过渡的音节组合发音形态,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与示范发音语图展示汉语真实发音的灵活与不规则性,讲解动态发音中的实际声调为具有区分作用的相对音高变化。通过课时二的学习,学生虽然无法在短期内掌握汉语声调,但是可以理解汉语发音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等特点,结合课时一的内容,可以做到“一个个字说话,但并非机械地念读”,能够体会汉语“高度的单音调,但却不单调”的特点。
三、动态语音教学要求学习者发音精准、流利、自然和地道,课时三从“句篇”的层次,讲练语速的“快中慢”与力度的“轻中重”,强调语义和情感的表达,追求交流双方准确而轻松地表达或倾听,讲解语言中“弱读”和“停顿”的使用,引导学习者在自然流利的基础上,关注表达状态的从容不迫,体会汉语的“松紧弹性、轻重缓急”。
课程结束后,通过对教学效果的主客观评测分析,发现综合运用“吐字归音”音节发音法,可以帮助外国学习者加深对汉语发音特点的理解,提高学习汉语的兴趣和自信心,并有效提升汉语发音水平。本研究的教学实践对象为中级水平学习者,课程形式较为单一,期望未来能够有所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