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英语的–man
类后缀
元音弱化
界面研究
摘要:
英语构词要素–man是由自由词素man衍生而来,在构词中通常作为第二个构词成分。这种构词有着悠久的词源历史及相对较强的构词力。一直以来–man在形态方面的研究较为丰富,但其形态地位仍未确定。音系方面,–man的读音具有可变性,大多数单词为元音弱化的[m?n],有些为完全元音[m?n],有一部分单词的发音在[m?n]和[m?n]之间变化。相关音系方面的研究仍比较少,–man的音系特征需进一步探究。此外,目前还没有任何研究将这两个领域结合起来,以便对–man进行全面分析。因此,本文仍然有很多的空间可以阐明这一主题。本文依据自建数据库从形态音系界面的角度对英语词汇中的–man进行探究。形态部分主要在历史语法化和构式形态学的理论框架下讨论–man的构词地位,描述了–man从自由词素转变为类似后缀元素的历时过程,并详细介绍了–man的基本构式。音系部分进一步深化先前的研究(van de Weijer et al.,2019),继续探究英语姓氏中–man的元音弱化现象(如[m?n])。同时也对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中–man的读音差异进行比较。基于以上两部分的研究,本文最后提出假设,认为元音弱化的–man可以视为类后缀,并将其与汉语的指人类后缀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1.形态方面,–man目前还处于语法化的中间阶段,并非复合词成分或后缀。因为其语义和发音发生了弱化。2.音系方面,元音弱化的–man在英语姓氏中普遍存在,与词源历史没有直接的联系。就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中–man的不同发音而言,如果有两种变体,美式英语比英式英语更倾向于读[m?n],且不弱化的–man在美式英语具有次重音。3.假设成立:元音弱化的–man可视为类后缀。因为在构词上–man与汉语指人类后缀有相似的特征,即词义弱化,构词模式相似,构词力较强。此外元音弱化的–man也比其他类型的发音更容易预测。故形态音系界面研究不仅为–man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视角,而且它也为类似后缀的元素研究提供了一种实用方法,丰富了相关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