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索县话
辅音
元音
声调
摘要:
藏语康方言由于覆盖地域广阔,地缘结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次方言的促成,从这个意义上康方言可分为东、西、南、北中部5个次方言区。地处康方言西部次方言区的索县(荣布)话在地势上处于山川与平原过渡带,生活方式上属半农半牧,因此该土语的音系具有一定的中介性土语特点。本文根据邓戈教授所著《藏语康方言词汇集》为语料,对索县话的音系进行整理和分析,归纳出该土语的音系数据和基本特点。声母系统:保留了塞音、擦音、塞擦音类清浊对立的单辅音外,有4个清化单辅音,这些清化辅音来自康方言的通则类型,即带前置辅音s的ŋ、ȵ、n、m的基字外,也有带r前置的鼻音基字及双音节词第一音节辅音韵尾s而后缀ma的基字变为清化的特例。复辅音方面,有16个二合复辅音,包括塞音、擦音、塞擦音类的浊音不送气和清音送气带同部位鼻冠前置构成的二合外,还有以w、h、ɦ为后置型二合复辅音hʷ、tʂʰ、ɕʱ、tʰ等,这四个二合复辅音通常在其他土语中不多见。韵母方面:分单元音与复元音,单元音分口元音及鼻元音。14个单元音中相对常态的10个元音都有相应的鼻元音。单元音多数为五个基本元音的变体,其中仅u的变体多达ɷ、ʉ、ɔ、ɯ、ə、等6个。可见,元音分类细化是该土语的一大特点。口元音中A、o、ɛ、a、ɔ、i六个分长短各一套,这些长元音来自于双音节词的缩音,其条件是第一音节为开音节,第二音节为词缀ba、wa,从而形成第一音节吞并词缀而元音变长。此外有5个复元音及31个带辅音尾韵母。ai、ɛi、ɔu复元音主要来自于元音i或u带辅音韵尾ɡ,这是西路次方言的主要特点之一。声调系统:声调类型可归纳为平调、降调、曲折调、升调四类,其中曲折调为312的调值外,其余每个调类的调值可细化到三至五类。综上,鉴于单辅音、复辅音及带辅音尾韵母数量介乎牧区话与农区话之间,处于细化阶段的元音及声调类型尚未简化到农区话的程度,我们把索县话可以看作是音系发展处于农牧中介阶段的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