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南京方言
语调
重音
功能语气
声学实验
摘要:
本文以南京方言语调为研究对象,通过声学实验,考察朗读语境下南京方言两字调、强调重音和陈述、疑问、感叹和命令等功能语气的实现方式。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第二至第四章分别就两字调、焦点重音和功能语调三个问题进行声学实验分析,第五章结语。主要结论如下:两字调研究。(1)两字调单念时的词重音主要是通过音高抬升、音域扩展和音强增强实现的,时长的作用不突出,但前字阳平和入声的两字调重音在听辨时依赖于时长。各调类的音高、音域和音强存在相对一致的对应关系,音高曲线较高、音域较广的声调音强也较大。(2)两字调在句首和句中时声学表现较为接近,受陈述语调的影响较大,前后字不同声调的时长、音高、音强的区分度均较小,界限比较模糊。前后字时长分布的规律性较强,前字阴平、阳平和去声两字组基本为前长,前字上声和入声的两字组基本为后长。调值组合的类型总体较单念时少。前字高平调(44)和中平调(33)占比最多,高平调(44)和高降调(43)占比最多。(3)两字调在句末时前后字的差异显著,界限清晰,各项特征与单念时接近,但音阶明显降低。(4)两字调在陈述句中音域较单字调没有明显的扩展或收窄。强调重音研究。(1)南京方言强调重音的主要实现方式是时长在句中的凸显,以及音高下限抬高所造成的音域收窄和音阶抬升。重音音节在句中的平均时长占比达到19.7%,在听感上有较明显的延长。音域较单字调收窄,音强对强调重音的实现作用不大。(2)强调重音落在句子靠前(主语、谓语和宾语)位置时自成一个韵律单元,特征上与窄焦点重音相似,音阶较非重音音节高,音高下限较单字调明显抬升,较句中相邻音节也较高,音域不一定凸显,但会导致前后音节的音域范围扩大或音高高低点抬升。(3)强调重音落在句子靠后(宾语补足语)位置时,不容易自成一个韵律单元,特征上与宽焦点重音相似,音阶和音域基本上不会凸显,但重音所在韵律词的各音节往往都会发生音阶抬升。(4)重音句整句的基频曲线和音高高低点的走势符合音高下倾的倾向,但如果句子有两个或以上的韵律词,则会在韵律词词重音处形成两个及以上的音高峰值。(5)重音落在句末或句末韵律词当中时,句子的平均音域较大。(6)陈述强调重音句边界调的音高低点较前字更低,高点基本与前字持平或略高于前字,导致边界调的音域范围较前字扩展。功能语气研究。(1)南京方言疑问句的表现为整句音阶的显著抬升,句子中部音节的音域大于陈述句,但首字调和边界调的音域并不总是大于陈述句,且音域扩展主要通过音高上限的抬高实现,首字和边界的音强增强,时长缩短。(2)疑问句边界调音域显著大于首字调,其对前字的逆向协同发音作用较首字调对后字的顺向协同发音作用更明显,承载了更多的疑问信息。(3)南京方言感叹句一般通过整句音阶的抬升、音高下限抬升、边界时长凸显、边界调和首字调音强增强实现。(4)重音对感叹句的实现影响显著。重音位置的时长一般大于首字和边界。重音在感叹句句首和句末时表现较为强势,在句中则表现为音域缩小,音高低点抬升,音强增大。(5)前重感叹句和中重感叹句的音阶较陈述句没有明显的抬升,中重感叹句的边界调时长仍大于首字,后重感叹句的实现方式与全重类似,全句音阶一般抬升两个音阶,首字调为高平调,边界调为中降调。整体上,后重感叹句的表现与全重类似,前重和中重类似。(6)南京方言命令句的主要实现方式是时长缩短,整句音高低点抬升,音域收窄,整句音强显著增强。PENTAtrainer语调拟合研究。(1)包含强调重音的多人陈述句语料在PENTAtrainer中的参数训练效果良好,均方差较大,但相关度表现良好,合成语音的自然度和识别率均较高。(2)重音在句末宾补(名词)位置时,拟合的音高参数均方差最小;重音在句中宾补动词和数量词位置时,均方差最大,音高表现不稳定,且相关度较低,拟合效果最差。(3)重音音节为阴平和入声时,合成语音自然度最高,识别率达到100%。重音音节为上声时,合成语音重音的识别率最低。(4)多人多功能语气语料库的参数训练结果最差,单人单一功能语气语料库的效果最理想,均方差均较小,平均相关性大于0.8,自然度和语气识别率都很高。(5)参数训练效果从优到劣排序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MOS得分和识别率从高到低排序为: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男性发音人各功能语气的参数训练效果总体上优于女性发音人。(6)对陈述句进行音高目标参数修改所得到的感叹句和疑问句,平均识别率在80%以下,效果不够理想。参数修改后的疑问句合成语音识别率较感叹句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