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亚洲口音英语
语调
感知实验
摘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受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和方言的影响,从而产生各种有着地域特色的变体,语音语调上的变体尤为显著。不同变体的语音特征差异导致在交流过程中存在不同口音。英语母语者在和非英语母语学习者交流时能够感知并识别不同变体的外国口音。例如,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的英语学习者,外貌特征十分相似,但英语母语者在日常交流过程中能够通过口音差异来辨别他们的国籍。然而,这三种口音的声学差异尚不清楚。口音的差异体现在音段、语调、节奏等多个层面。已有研究表明语调在英语母语者感知外国口音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不同语调特征对感知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究。本研究旨在探索有助于英语母语者识别不同亚洲口音(粤式英语、日式英语、韩式英语口音)的语调线索。在感知同化模型和言语感知范例模型的理论基础上,作者通过分析三种口音的语调差异、受试辨认口音的正确率及混淆率差异,探究受试感知粤、日、韩口音语调的具体过程,尤其是他们对不同语调线索的依赖性。本研究先后进行了两个实验:(1)产出实验包括以粤、日、韩为母语的受试各四人以及两名美国人。作者通过线上收集受试的英语朗读录音并进行声学分析,总结出三种口音的语调特点;(2)感知实验要求30名美国人完成针对以上语调特点设计的口音辨认任务,包括前测、训练以及后测三个阶段(约28分钟)。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研究发现:受试在接受训练后能够有效区分三种口音,但易混淆日语和粤语口音,韩语口音的区分度最高。结合感知模型分析可得:在受试辨认口音的过程中,单词起始位置的语调特征差异有着更加显著的作用。本研究的意义体现在:(1)从声学特点上去描述和对比粤、日、韩口音英语的语调特征,丰富了相关英语变体的语调研究;(2)对亚洲口音语调的探究有助于老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纠正学生发音,并提高学生对口音的感知;(3)从听者感知的角度解释不同语调线索的影响,将言语感知模型应用于韵律感知过程,验证了其对不同感知单位的适用性,在理论上能够更新认知语言学的感知模型;(4)将语调移植技术应用于带有亚洲口音的英语变体,对今后感知实验中的语音合成技术有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