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禅真逸史
时间表达
语义
语法
语用
摘要:
本文以《禅真逸史》中的时间表达为研究对象,将《禅真逸史》中的时间表达分为时点表达、时段表达和时间副词三大类,对各类进行了穷尽式描写,分析其在语义、语法、语用三方面的特点,并对其中一些时间词作了历时与共时比较,较为全面深入地展示了《禅真逸史》时间表达的全貌,揭示了明末时期时间表达的特点,从而有助于推动近代汉语乃至汉语史时间表达研究的深入进行。时点表达在《禅真逸史》中共有260个,从形式上分为时点词和时点结构两类。时点词包括绝对时点词和相对时点词,时点结构包括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和方位结构。时点词和时点结构在数量上相当,但时点词的使用频率远高于时点结构。时点表达的手段多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禅真逸史》中带有方言色彩的时点词在现代汉语通用语中已经消失,只在一些带有方言色彩的文学作品中偶见用例。此外,《禅真逸史》中还存在一批同素逆序时点词,通常只有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保留至现代汉语中,但也有逆序时点词在竞争过程中产生了分工。时段表达在《禅真逸史》中共有108个,从形式上分为时段词和时段结构两类。时段词包括确量时段词和约量时段词,时段结构包括数量式和线段式。从数量上看,时段结构略多于时段词,但在使用频率上,时段词远高于时段结构。时段词以双音节为主,双音节时段词共有38个,占时段词总数的93%。一些带有模糊性和主观性的时段概念,往往由多种时段词来表达。此外,《禅真逸史》中还出现了极少的同素逆序时段词和带有方言色彩的时段词。时间副词在《禅真逸史》中共有92个,分为时制副词和时体副词两类。时制副词包括表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三小类,时体副词包括表重复、表频率、表长时、表暂时、表迅疾等八小类。时体副词的数量较多,占总数的64%,其中又以表迅疾类的时体副词为数最多。时间副词存在兼类现象,主要体现在一些反素复合词除了用作时间副词外,还作为反义联合短语在书中出现,这实际反映了短语逐渐词汇化为副词的过程。从历时视角来看,《禅真逸史》中的时间表达既有对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时期的继承,也有在近代汉语时期新兴产生的,甚至有个别时间表达始见于《禅真逸史》。这些时间表达有的沿用到了现代汉语中,有的已基本消失。此外,本文还探讨了《禅真逸史》时间表达的语法功能和语用功能。在语法功能方面,时间表达的组合能力强,在句中位置灵活。在语用功能方面,时间表达具有管界、衔接、评价以及照应等四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