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孙健忠
方言词
语法
修辞
语言艺术
摘要:
孙健忠系列小说几乎都架构在方言的基础上,有醇厚的乡土情结,有灵活的方言艺术,有巧妙的逻辑表达,这些都源于他是一个地道的湘西人,更准确地说是地道的吉首人。孙健忠的文学语言富有浓烈、纯正的吉首方言特色,也有很鲜活的语言,而且孙健忠的文风从前期到后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前期的直白写实到后期的魔幻现实,他小说的语言艺术也发生了质的飞跃。孙健忠是湘西土家族杰出作家代表,除了有浓烈的乡土情结,他还有十分纯朴的民族意识,他觉得自己作为一个湘西写土家族人,有责任和义务为湘西而著作。对孙健忠作品文学方面研究成果多于语言学方面的。从1982年07月30日由郝怀明发表在《民族文学》的《土家人美好心灵的歌颂者——介绍土家族作家孙健忠》开始,直到现在共有近70多篇相关研究文章和书籍(吴正锋、毛炳汉著的《孙健忠评传》,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但几乎全部是从文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这些研究主要解读了孙健忠小说的本土价值认同和价值取向,分析了孙健忠在追求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表现了乡土情结和民族情怀,当然也有孙健忠小说叙事手法和民族民俗层面的研究。但完全从语言层面进行研究的却不多见,本文试图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孙健忠语言艺术进行浅显的分析,通过语言学的分析进一步解读语言现象、方言语法和文学本质。从语言学方面研究孙健忠文学作品意义重大。文学作品的文学艺术、文学思想、文学技巧、文学水平都是从文学层面研究的,但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文学的词汇艺术、语法技巧、修辞艺术等也有必要,通过这样的研究才能更加接近语言的内在。一是通过语言分析,能更好地解读文学作品,体会孙健忠高超的语言艺术和语言水平;二是对其丰富的方言材料进行发掘,也能更好地解读吉首方言,体会乡土情结;三是解读土家语音译词,深入研究可以发现湘西方言和和湘西土家语相互影响的端倪,可以为土家语和湘西方言的相互关系研究提供一些线索,体会民族情怀。本文正文将从引言以及词汇、语法、修辞三个角度对孙健忠小说的语言艺术进行浅显的分析和解读。“引言”部分主要介绍孙健忠的经历及作品、吉首市概况、本文研究的意义。“词汇表达艺术”部分是最核心的部分,因为是方言词汇,而且很多都是比较费解的方言词汇,所以需要对大量的方言词汇进行梳理、分类、注解,只有在正确理解词汇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句群、文章的意思,才能更充分地理解小说的灵魂和核心。“语法表达艺术”主要从特色词汇的运用(如异体字现象、方言特色字的特殊表达)、标点符号的运用、词汇短语的活用、语义精准指向、人物称呼的借称现象、方言语序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语法层面来了解和人事吉首方言以及方言文学的面貌,推动对文学内在的彰显与揭露。“修辞表达艺术”部分主要从比喻、比拟、反语、通感、双关、借代等六大方面进行剖析,分析比较有湘西(吉首)特色的修辞,帮助更好了解孙健忠文学的艺术性,了解吉首甚至是湘西的乡土人情。“结语”单独成章,作为总结部分,是对全文概况的总结,分别从孙健忠小说的语言风格以及词汇、语法、修辞的艺术研究出发,分析总结其语言特色,概括方言特点,总结土家语、吉首方言和西南官话的在语法层面的某些相互关系,进一步提炼语言艺术,体会其文学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