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同素同义单双音节连词
语义
语法
语用
教学策略
摘要:
连词属于虚词,没有实际意义,但却是体现汉语语法的重要手段之一。现代汉语中存在着一些语义、语法、语用相近似的连词,并且使用频率都很高。这些相近似的词中较为特殊的一类为同素同义单双音节词,目前学术界对此类虚词的研究较为稀缺,且多从孤立的角度对某一个词展开研究,没有系统的对比分析。故本文选取三组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同素同义单双音节连词为研究对象,从该三组同素同义单双音节连词的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展开探讨,并以此为依据分析留学生关于三组同素同义单双音节连词的偏误情况及原因,提出教学建议。从不同角度进行同素同义单双音节连词的探讨有助于从多个层面把握其异同,从一定程度上推动汉语本体研究的深入。同时,这类同义词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公认的重难点,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丰富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为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建设性意见。通过共时与历时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辅助的方式对三组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且具有互相释义功能的连词进行语义、语法、语用及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的探讨,得出以下结论:语义上,通过考察三组同素同义单双音节连词的历时演变、共时义项及语义的倾向性,总结发现三组同素同义单双音节连词在语义上具有极高的相似性,但同组单双音节连词之间存在不同的语义倾向:在“并”“并且”中,“并”更倾向于表示并列,“并且”更倾向于表示递进。“但”“但是”中,“但”较之“但是”的转折程度更轻,“但是”的转折程度较重。“或”“或者”中,“或”可以表示连接对象之间非此即彼的对抗性,而“或者”只能表示或此或彼的语义关系。语法上,比较了同素同义单双音节连词在连接成分及搭配限制上的异同,并对特殊用法进行补充说明,确保研究的全面性、系统性。研究发现单双音节连词在词性的连接上有所差异。且单音节连词出现的句子结构较为紧凑,连接词、短语占优势。双音节连词连接句子结构松散,可以停顿,多连接较长成分如句子、段落。语用上,三组同素同义单双音节连词存在较为明显的分化。本文分别从语体色彩及语音的角度进行探讨。归纳其差异为单音节连词在书面语体色彩浓厚的语境中占优势,而口语中双音节连词较为强势,可以看出同素同义单双音节连词在语体色彩上存在着互补关系。其次,在语音的搭配规律上,符合现代汉语双音节化的趋势,单音节连词与连接成分形成“1+1”构成双音节,而双音节连词则多构成“2+2”的组合。结合前文对三组同素同义单双音节连词异同三个方面的探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学生的偏误情况主要有误加、遗漏及误代。分析偏误原因主要由于语言本体的相似性、学习者的母语负迁移及教材释义的简单化。紧接着依据三组词的异同及学生的偏误情况对教材及教学提出建设性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对同组近义连词展开整体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同时也要侧重于教材中的巩固练习,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引导学生对不同用法进行对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