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益阳方言
趋向动词
语义
语法
摘要:
益阳方言属湘语长益片,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研究参考价值,然而以湘语单点趋向动词系统为研究对象的成果较少,湘语趋向范畴全貌无人构建,为弥补研究空缺,展现益阳方言语法全貌,本文以封闭的益阳方言趋向动词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汉语趋向范畴系统研究进行个案补充。文章的第一、二章就益阳的历史、地理及语言情况予以说明,按照运动事件应包含的位移、路径或方式等要素,结合句法功能界定益阳方言趋向动词的范围;采用描写语言学及田野调查的方法,从认知视角出发,对益阳方言中28个趋向动词的语义及句法进行较为细致的描写,按照语义关联拟测益阳方言趋向范畴的语法化路径。益阳方言中不同趋向动词的功能多样性及语法化程度不一致,“起”“来”“去”的功能较为丰富,语法化程度也较高,尤其“起”在益阳方言中的功能十分显赫,“起”的趋向补语标记功能较为特殊,因此重点将“起”的语义及用法加以描写和论证。第三章探究益阳方言中可与趋向动词搭配的语义类。按照直指性趋向动词和非直指性趋向动词分别讨论主语限制,其区别主要考虑主语是否为有生命物体,直指性趋向动词“来、去”可搭配的主语为有生命物体,非直指性趋向动词主语无限制;趋向动词后的宾语不能为受事宾语,不同的趋向动词对后接宾语的使用产生限制;连用的动词性成分和趋向动词在语义上相互制约,以动趋式结构作谓语时的句法结构作为研究重点,梳理并分析动趋式结构中可与趋向动词搭配的语义类;将益阳方言中“V+X+趋向补语”结构中趋向动词前可添加的标记“X”按照动态义和动向义加以梳理和分析,得出益阳方言中存在“起、得、咖”三个标记,并就这三个标记的语义及用法作简单分析。第四章运用标记论和不对称理论解释语义相对的一对趋向动词在语义及功能上并不是完全对称的。重点分析益阳方言中意义相对且功能丰富的几组趋向动词,如“起”与“落”、“来”与“去”及复合趋向动词“下来”与“下去”,“过来”与“过去”,“起来”与“起去”。就上述趋向动词的基本义和引申义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并尝试运用相关理论解释不对称的原因。第五章采用语义地图模型理论尝试挖掘益阳方言趋向动词的类型学特点。一是在共时层面上将益阳话趋向动词系统与普通话趋向动词系统进行对比后,发现益阳方言的趋向动词数量多;二是将益阳方言中功能多样的“起、来、去”与普通话及其他方言中的“起、来、去”作比较,通过列表分析及构建三者的语义图,综合得出益阳方言趋向动词功能丰富且独特的特点。研究表明,益阳方言趋向动词系统作为汉语趋向动词系统的组成部分,复合汉语趋向动词系统发展的普遍规律,作为地域方言,益阳方言趋向动词在历时的发展中也体现出自身特性,为研究汉语趋向动词及益阳方言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语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