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湘南土话
蓝山竹管寺
语音
词汇
语法
摘要:
通过田野调查,以《方言调查字表》、《方言调查词汇表》和《方言语法调查手册》为据,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竹管寺土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三方面进行“抢录”研究。从方言比较、方普比较、历史层次、认知解释、形态构造、句法分布、语义表现等角度展开描写、分析和探讨,总结规律。描述竹管寺土话的生存现状,初步建立竹管寺土话研究架构,为多方言的对比研究打基础,为厘清土话及周边方言的关系提供材料。语音方面,整理归纳出竹管寺土话(白曜村)声韵调,其中声母21个(含零声母),韵母30个(含自成音节的[?]),声调5个。并用声学实验的方法对声调系统进行分析,确定调值、调长,把得出的结果与传统研究相比较,力求更为精准记录。分类说明语音中的变调和轻声情况,整理分列了声韵调配合表及同音字汇表,并将土话音系与北京音、中古音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其语音特点。词汇方面,以词汇表中3500词条为参照,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描写与统计分析,加入竹管寺土话中特有的词条,得出分类词表词条共3681条。并将土话说法与词目完全不同的1592条与周边土话东安土话、宜章土话及宁远平话进行对比分析,尝试了解这些词汇在各类词汇中的不同表现,及与周边方言的关系。沿用罗昕如的“湘南土话特色词”概念,与其得出的47个湘南土话特色词进行对比分析,并找出竹管寺土话特色词,为该土话的归属提供佐证。还试从词的语素组合、语素用字,及古语词探源三个方面探索词义特点及演变。语法方面,对竹管寺土话的词法和句法作了全面描写、分析和归纳。探讨了语缀“子、崽、公、婆、头、牯、古、里”的构词形式和分布状况,总结了构词重叠的各种形式和语义特征,对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情况进行了梳理,归纳出常用词的意义和用法。利用调查所得的第一手语料及内省造句方法,罗列了500余条例句,对竹管寺土话的体范畴、语序,及常用句式处置句、被动句、疑问句、比较句等,从形态构造、句法分布、语义表现等方面发现和总结规律,勾画出句法子系统的基本面貌,为湘南土话的系属提供有力的佐证。丰富汉语方言比较研究的语料,并为建立现代汉语普遍语法和汉语史提供新的典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