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浪
语法
语义
语法化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各种语料的调查和考察,发现汉语“浪”一词在性质、语义、句法层面上都有很大的变化。共时看,它在性质上表现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类词缀等形式;语义上表现为“波浪”、“放纵、放荡、轻浮”、“随意”、“空虚、徒然、白白地”等意义。历时看,从先秦到现在,“浪”最开始是名词形式,表示的是具体有形的事物,最后演变为副词,表示抽象无形的事物或某种状态。本文本着观察、描写、解释的原则,从大量实例出发,兼顾历时和共时考察,运用认知语言学原理,多角度、多层次考察“浪”的句法、语义及“浪”的语法化研究。本文的研究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绪论。对前人关于“浪”的研究、语义演变理论研究和语义与句法关系的研究作述评,同时,介绍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详细列出本文的理论来源。第一章现代汉语“浪”的语法功能。汉语“浪”有不同的词性,在句子中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本章节将“浪”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类词缀,根据这些分类标准来研究“浪”的句法功能,它在句中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定语、状语。第二章认知分析“浪”的现代语义。本章节主要从共时的角度出发,运用认知的分析方法,分析“浪”的语义变化。语言的经济原则、方言词汇的影响、人们观念的更新以及社交媒体的大力推广和传播促使“浪”有了新的发展。第三章考察“浪”的历时演变。考察“浪”的各个意义出现的最早时期,通过语料的检索,详细总结先秦至明清“浪”的使用情况。第四章通过归纳总结有关“浪”的句法和意义的特征,得出“浪”的语法化轨迹,以及其历时演变的动因,包括双音化、固化和泛化、隐喻等,演变过程主要表现出单向性、渐变性、共存性、不平衡性等特征。第五章结语。对本文的内容作出简要总结,包括各性质的句法特点和语义演变及关系以及语法化动因。同时,也对文章的不足作出简要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