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醉醒石
心理动词
语义
语法
历时发展
近义词
摘要:
《醉醒石》是明末清初白话短篇小说的典型代表,将其中的心理动词为研究对象,利用数据分析和描写解释等方法,概括总结其心理动词在语义、语法和历时发展方面的特点,除去绪论和结语两个部分,论文主体内容一共为四个部分。
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缘由,概述了《醉醒石》以及心理动词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明确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的理论基础,为论文的写作指明方向。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对于《醉醒石》心理动词的提取标准以及分类原则,厘清研究对象。根据选定标准,从《醉醒石》心理动词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其分为认知类心理动词、情绪类心理动词和意志类心理动词三大类。
第二章从语义角度出发,利用归纳共同义项的方法对认知、情绪和意志三大类心理动词进行细分,发现《醉醒石》心理动词在语义方面具有语义数量丰富、语义通俗易懂的特点。
第三章从语法的角度出发,分析《醉醒石》心理动词可充当的句法成分以及与其搭配的其他句法成分,发现《醉醒石》心理动词在语法方面呈现句法成分较为完全,所带宾语、补语类型丰富和状语以副词为主的特点。
第四章从历时角度出发,对《醉醒石》中的心理动词的发展概况进行了梳理,发现《醉醒石》中的大部分心理动词上承古代汉语,下接现代汉语,有许多产生于古代的心理动词在《醉醒石》中得到沿用,并且《醉醒石》中的许多心理动词沿用至今。
第五章在上一章的基础上,针对出现在《醉醒石》中,并且属于现代汉语常用的近义心理动词,以“认为”“以为”“觉得”这一组近义心理动词为例,从语义、语法和语用这三个角度出发对这组近义词进行辨析,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为国际中文教育中的近义词教学提供借鉴。
结语主要是针对前文的内容进行系统性地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