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吐鲁番出土唐代文书
词汇
语法
摘要:
本文以吐鲁番出土唐代文书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以及比较分析,重点对吐鲁番出土唐代公文、书信和契约的特殊词汇语法现象进行深入探究,兼及讨论三者词汇语法手段的使用差异,进一步总结唐代公文、书信和契约的语体特征。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首先交代选题缘由和选题价值;再详细论述国内外研究现状,为本文研究提供基本方向;最后谈论拟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语料来源,这是论文得以展开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手段。第二部分是第一节。本节主要介绍吐鲁番出土唐代公文、书信和契约的分类及其内容特征,重点是对公文内部的分类和内容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公文内部具有层次性,吐鲁番出土唐代公文为第一级,第二级是唐代的上行文书、下行文书和平行文书,第三级是唐代上行文书中的牒、辞、辩辞和状;下行文书的牒、帖、符;平行文书的关、牒和移。第三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也就是本文的二三节。公文材料最多,词汇语法现象最为丰富,有的词汇语法手段与其语体特征相符合,比如公文的下对上场合常使用表敬副词“请”、句首语气词“但”、“蒙”字被动式;上对下场合常使用表谦副词“仰”、主观道义情态“宜”、祈使语气词“者”、使役式等。有的词汇语法手段能够体现中古至近代汉语史的发展特点,比如魏晋六朝至唐使用较多的己称代词“身”在唐代公文中多次出现;公文中的四种“被”字式恰好体现了“被”字式在中古的发展特点。唐代书信和契约的材料较少,但也有一些值得探讨的词汇语法现象,比如早在唐代书信中,肯定语气词“在”就可以用于疑问句;又比如唐代契约中出现大量的“人名称谓+边”,这种用法早在中古译经中就大量出现,其后极少见,意义上相当于现代合同中的“甲方”。三种文书受场合、对象、目的、内容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语言运用过程中会选择合适的词汇语法手段来完成相应的交际功能,具体表现在同义或同功能的词汇语法手段的选取上。比如:受公文和契约语体的影响,书面特征典型的公文以完结动词“讫”为主,而相对口语化的契约以完结动词“了”为主。第四部分为全文总结。结合每节观点,归纳三种语体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