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重铸
元语言反馈
语法
口头修正性反馈
摘要: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随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教学模式的出现和教育理念的发展进步,课堂话语逐渐成为国内外语言学者关注的热点话题,口头修正性反馈也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方向之一。回顾相关文献可知,国内外关于重铸反馈和元语言反馈的研究涉及了许多方面,但是以初中英语教学为背景的实证研究较少。除此之外,一方面,“there be”句型是基础语法的一种,但是初高中阶段学生仍然不能很好地运用,而且大学生对存在句的表达正确率也不高,有必要引起二语教师的关注;另一方面,过去时态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的语法,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受到汉语的影响,他们常常忽略谓语动词过去式的变化。在学习过程中,英语学习者往往会不自觉地逐字翻译,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无法理解句子的深层结构往往导致一些错误,如句子结构不合理或时态不一致等。由此可见,这两种语法结构对于中学生而言仍存在难度,本研究则是从重铸反馈和元语言反馈的反馈效果对比的角度入手,探究这两种反馈方式对于两种不同语法结构(过去时态和“there be”句型)习得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包括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重铸反馈、元语言反馈对学生过去时态和“there be”句型这两个目标语法的习得是否具有促进作用?(2)重铸反馈、元语言反馈这两种不同的反馈方式对学生过去时态和“there be”句型习得效果是否存在差异?(3)学生、教师对元语言反馈和重铸反馈的态度分别如何?在实验过程中的60个被试来自于江西省赣州市某中学初二年级。实验过程包括前测、连续五天的纠错干预、即时后测、延时后测。实验结束后,笔者还安排了学生问卷并且采访了3名教师。完成数据收集和分析后,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重铸反馈、元语言反馈对学生过去时态和“there be”句型这两个目标语法的习得均具有促进作用。(2)在即时后测中,接受元语言反馈的学生,其过去时态和“there be”句型习得效果更好;学生在学习过去时态时,无论接受元语言反馈还是重铸反馈,其延时效果都不明显;学生在学习“there be”句型时,接受元语言反馈的学生的延时效果更加明显;元语言反馈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有一定意义,但其延迟效果并不显著。因此,从以上信息可得出一个结论:重铸反馈、元语言反馈两种不同的反馈方式对学生过去时态和“there be”句型习得效果存在差异。(3)教师们和大部分学生对教师的口头修正性反馈持积极态度,另外,学生更喜欢接受元语言反馈。不过仍有部分学生不重视教师的口头修正性反馈,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监督。本硏究进一步论证了教师的口头修正性反馈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对于二语教师课堂口头修正性反馈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研究者也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以及未来关于反馈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