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尖晶石结构铁氧体
晶体结构
磁矩
阳离子分布
电离度
摘要:
尖晶石结构铁氧体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例如,在磁制冷、微波器件、彩色影像、高密度存储器件和磁流体中都有很好的应用。因而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尖晶石结构铁氧体的化学通式为(A)[B]2O4,较大的氧离子呈面心立方密堆积结构,较小的阳离子占据氧离子的间隙位置。间隙位置可以分为两种:四面体(A)位和八面体[B]位,其中八面体[B]位间隙大于四面体(A)位间隙。传统理论一般用超交换相互作用和双交换相互作用来解释磁性氧化物的磁有序问题。截止到目前,对于尖晶石结构铁氧体MxMn1-xFe2O4(M=Zn,Mg,Al)的探索虽有大量报道,但对其中阳离子分布与材料磁性的关系还存在着争议。本文利用化学共沉淀方法制备了系列样品ZnxMn1-x Fe2O4(0.0≤x≤1.0)、MgxMn1-xFe2O4(0.0≤x≤1.0)和AlxMn1-x Fe2O4(0.0≤x≤0.5),利用室温下的X射线衍射谱对样品进行晶体结构表征,使用物理性质测量系统对样品进行磁性测量。用本课题组最新提出的O2p巡游电子模型和量子力学势垒模型对样品中的阳离子分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给出其中阳离子分布的详细数据,解释了样品磁性与阳离子分布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所制备的MxMn1-xFe2O4(M=Zn,Mg,Al)三系列样品均为单相立方尖晶石结构,它们所属的空间群是Fd3m;晶格常数a均随着掺杂量x的增加而相应减小;晶粒粒径均大于100 nm,因此表面效应的影响很小,在磁性研究中可不予考虑。(2)分别在10K和300K温度下测得三系列样品的磁滞回线,从而得到样品的平均分子磁矩mexp,并发现三系列样品的mexp随掺杂量x的变化呈现出的不同趋势:样品ZnxMn1-xFe2O4(0.0≤x≤1.0)的mexp随x变化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x=0.4时达到最大;而MgxMn1-xFe2O4(0.0≤x≤1.0)和AlxMn1-xFe2O4(0.0≤x≤0.5)两系列样品mexp随x的增加近似呈现单调减小的趋势。(3)阳离子分布受到六个因素的影响。第一,阳离子电离能和阴阳离子间距;第二,电子云的泡利排斥能;第三,电荷密度平衡趋势;第四,电离度,即氧离子的平均化合价绝对值小于2,阳离子化合价也小于传统的化合价数值;第五,在Mn1-xFe2O4中,Mn3+(3d4)离子的磁矩与Mn2+(3d5)、Fe 3+(3d5)和Fe2+(3d6)离子的磁矩反平行排列;第六,由于Zn,Mg和Al离子掺杂,导致阳离子磁矩之间出现倾角,并且倾角随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大。(4)对于这三系列样品而言,占据[B]位的Fe(Fe2+和Fe3+)离子和Mn2+离子的含量都超过了55%。这导致样品磁矩的方向与[B]子晶格磁矩的方向保持一致。(5)在样品ZnxMn1-xFe2O4(0.0≤x≤1.0)中,当x<0.4时,随着x的增加,在(A)位Zn2+离子含量增加的很快,这导致(A)子晶格磁矩的快速减小,样品的总磁矩迅速增大。当x>0.4时,在[B]位Zn2+离子含量增加很快,导致[B]子晶格的磁矩快速减小,因此样品的总磁矩也快速减小。(6)在MgxMn1-xFe2O4(0.0≤x≤1.0)和AlxMn1-xFe2O4(0.0≤x≤0.5)两系列样品中,Mg2+和Al(包括Al2+和Al3+)离子在(A)位和[B]位的含量都是随着x的增大而接近线性地增加,但是在[B]位含量的增速要大于(A)位,这导致平均每分子磁矩随着x的增大而接近线性地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