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中生
英语学习愉悦
英语自主学习
英语成绩
摘要:
受二语习得领域积极心理学的影响,过去十年国际上对外语学习中的积极情绪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然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积极心理学的最高目标是人类幸福感,就此Seligman(2012)提出了幸福感理论,奠定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基于幸福感理论,Oxford(2016)提出EMPATHICS外语教育理论框架,该框架论证了情感与自主是外语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自主学习是中国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国内外学者对自主学习的研究从未停歇,影响自主学习行为的因素不断被关注,但对于情感因素的关注还比较少,尤其是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外语愉悦对学习者长期的外语能力的发展更具有预测性(Saito et al.,2018)。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可以提高英语成绩(谭霞,张正厚,2015)。但关于英语学习愉悦情绪、自主学习与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的讨论并不多。因此,本研究试图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探讨高中生英语学习愉悦、自主学习与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外语教学提供启示。基于目前的现状,本研究主要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高中生英语学习愉悦和英语自主学习的因子类型有哪些?(2)高中生的英语学习愉悦和英语自主学习的现状如何?(3)高中生的英语学习愉悦与英语自主学习,英语学习愉悦与英语成绩,英语自主学习与英语成绩是否存在相关?如果有,英语自主学习是否是英语学习愉悦与英语成绩间的中介变量?(4)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家庭住址和英语水平的高中生英语学习愉悦和英语自主学习是否存在显著差异?(5)英语学习愉悦和英语自主学习是否有重要的预测因子影响被试者的英语成绩?本研究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以来自云南省某中学的295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作者在2022年3-6月进行了数据的收集。将问卷结果输入SPSS22.0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斯皮尔曼相关分析,中介效应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回归分析。随后从研究对象中抽取了8名学生和2名教师进行了访谈,然后对访谈所得的数据进行转录和分析,以补充定量研究的结果。本研究主要发现如下:(1)受试高中生英语学习愉悦包含3个因子,分别是教师相关型外语愉悦,课堂氛围相关型外语愉悦和个人外语愉悦;英语自主学习也包含3个因子,分别是自主学习心理、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行为。(2)高中生的英语学习愉悦整体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具体来说,在教师相关型外语愉悦上得分最高,其次是课堂氛围相关型外语愉悦,而个人外语愉悦得分最低。此外,高中生的英语自主学习处于中等水平。在其三个维度中,自主学习心理的均值最高,其次是自主学习能力,均值最低的是自主学习行为。(3)英语学习愉悦和英语自主学习之间存在着高度的显著正相关关系;此外,英语学习愉悦、英语自主学习分别与英语成绩呈显著正相关;且英语自主学习在英语学习愉悦和英语成绩之间具有中介作用。(4)英语愉悦情绪和英语自主学习在性别和民族上没有显著差异,但不同家庭住址和不同英语水平的受试者存在显著差异。(5)英语愉悦情绪中的个人外语愉悦、课堂氛围型外语愉悦和英语自主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行为是受试者英语成绩的三个重要预测因子。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EMPATHICS外语教育理论框架在中国二语课堂的适用性。此外,本研究通过探索英语学习愉悦,英语自主学习以及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可以提高英语教师对英语学习者的积极体验和自主学习的关注,为二语学业情绪干预和高中英语教学提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