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道德外语效应
道德判断
情感强度
普通话
方言
英语
摘要:
随着外语效应研究逐渐延伸到道德判断领域,研究者发现,人们使用外语在道德困境中进行道德判断时,与母语相比,更倾向于功利主义决策,这种现象称为“道德外语效应”。本研究考察任务呈现模式和语言经验对道德外语效应的影响,并分析任务诱发的情感强度与道德决策的关系。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在听力任务中,普通话与英语之间是否存在道德外语效应?如果存在,这种效应是否与阅读道德困境任务时一样?(2)对于属于同一语系的方言-普通话双言使用者,在进行道德决策时,方言与普通话之间是否有差异,是否会出现类似于普通话-英语这种非同语系语言对的差异?(3)在听和读两种任务呈现模式下,情感强度对道德决策的作用如何,这种作用在方言-普通话和普通话-英语两种语言对间是否一致?
本研究的被试为150名某大学英语专业研究生。本研究实验1为听觉任务实验,实验2为视觉任务实验。实验1分别以方言、普通话和英语听觉呈现道德困境任务,被试听后回答决策问题并自我评定情感体验强度。实验2被试阅读普通话和英语道德困境任务,看后同样回答决策问题并自我评定情感体验强度。实验材料总共有16个道德困境,个人和非个人道德困境各半,以E-prime程序呈现,实验数据经SPSS 25.0进行处理和分析。
本研究结果为:(1)发现了听觉任务下的道德外语效应,与母语语境相比下,被试在外语语境下做出的功利主义道德决策显著更多;任务模式对道德决策的影响显著,与阅读任务相比,被试在听觉任务下做出的功利主义道德决策更多;无论在何种任务模式下,个人道德困境和非个人道德困境中都存在道德外语效应。(2)方言和普通话相比,道德决策无显著差异。(3)相比于母语语境,外语语境中所引发的情感不适的程度更低,做出的功利主义道德决策也更多。无论是个人或是非个人道德困境决策,英语诱发的情感不适强度显著低于普通话和方言,而普通话和方言间的情感强度无显著差异。
本研究围绕任务呈现模式对道德外语效应的影响展开,考察道德决策过程中方言、普通话和英语语言经验产生的决策偏向和情感体验强度,研究证实了听觉和视觉模式下普通话-英语双语经验中稳定的道德外语效应,揭示了方言-普通话双言经验中语言决策和情感体验的高度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