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魏晋
文人琴乐
古琴
音乐美学
摘要: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中华民族数千年兴衰变迁成就了璀璨繁盛的传统文化。20世纪以降,中华民族再一次从衰落中复兴,但西化思潮的影响使得音乐的审美取向越来越偏离传统的音乐文化,在强调文化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急需寻找一个中华传统音乐文化中雅与美的典范,去唤醒大众对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认同、自信与自觉。从中华传统音乐文化数千年的发展史中挖掘一个雅与美的典范,我们不妨沿着两条脉络探寻:一是以中国思想史的进程为基本脉络,对主流的音乐审美取向的发展做一个顺向的探究;二是以中国音乐史中乐种的演变为脉络,对承载着中华民族美学思想的音乐表达方式进行逆向的挖掘。沿着这两条路径,前者将我们导向了文人群体审美自觉的魏晋时期,后者则将古琴这一代表着中华民族雅与美的艺术形式收入到我们的视野。本文以史实与文献为依据,对魏晋文人的美学思想从哲学、史学、美学三个维度分章节进行考察。全文将魏晋时期从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史中择取出来,在总览这一时期古琴文献的基础上立论,由此创构:第一章从哲学思想的角度,阐释魏晋文人琴乐思想的来源,即魏晋玄学思想的启迪与东晋佛学思想的融入;第二章在音乐史学的界面挖掘,梳理了语境中魏晋文人琴乐的存在载体,即琴赋、琴文、琴诗、琴歌、琴曲等客观史料;第三章以美学的研究视域,归纳了魏晋文人琴乐的美学思想,并以美感意境、审美心境、审美理想、审美价值体现这四个相互影响的学理维度特写。本文认为,魏晋文人琴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呈现了两个特征:其一,魏晋文人审美理想的建构依据由外需转为内需;其二,琴乐在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尤其是自然客体)之间的媒介作用得到了强化。衰落的儒学礼乐文人审美观念在玄学思潮的启迪下发生了由外而内的转变,又在佛学思想的注入后更为雅致空灵。古琴也由儒礼背景下文人君子道德的外在象征,转变为文人探索自我并超脱自我的精神媒介。由此,本文认为在新时代强调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从魏晋文人琴乐美学思想的历史变革中寻找与今日之共性,发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雅与美,才能使今日大众对中华传统音乐艺术做到真正的文化自知、自信、自觉、自强,才能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保留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