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古琴
产业
规划
摘要:
古琴艺术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传统手工艺”和“表演艺术”两种“非遗”属性。历史上著名的虞山琴派诞生于苏州常熟,“清、微、淡、远”是虞山琴派琴风的高度概括,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中国古琴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西方乐器传播的影响,曾经作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的古琴渐渐沦为一种冷门的乐器,古琴艺术面临传承危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文化性和经济性的双重属性,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来反哺古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因此,在文化传承保护的前提下对古琴进行产业发展规划研究,不仅在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有利于提升苏州地区古琴的产业化发展。本文在相关文献阅读和实地调研基础上,根据不同产业发展阶段的特征,梳理了从清代以来苏州古琴产业发展的四大历程,通过对古琴制作工艺流程、古琴文化谱系构建、传承人脉络梳理来从古琴制作工艺和演奏技艺两方面归纳总结古琴自身特征。通过对苏州古琴产业实地调研,总结了苏州目前古琴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保护和传承古琴技艺的前提下,提出了品牌拉动、人才培育、技术创新、产业集群等产业发展战略,明确了构建古琴文化传承体系、搭建古琴互联网数字化平台、延伸古琴文化产业链、完善古琴支撑体系及构建古琴产业生态圈等四大产业发展重点。在产业支撑体系方面,提出构建古琴公共服务平台和技术创新平台等产业服务平台,为古琴产业的发展提供所需的平台支撑,同时从政策、协会、社会文化等方面打造利于产业发展的软环境。最后,针对目前苏州古琴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目标,提出苏州古琴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的优化策略,通过合理规划完善古琴产业空间布局体系,形成“一轴、两片区、三中心”的产业空间格局,促进苏州古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苏州市古琴产业发展的研究,力争为苏州古琴的保护传承及产业化提供建议,也对其他类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