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古琴
断纹
漆饰工艺
漆器设计
摘要:
论文从古琴断纹形态及审美价值入手,探究与其相关的髹漆及修复工艺,剖析古琴断纹形成的原因、漆饰表面组织形式及价值,挖掘并利用古琴及断纹独特的审美价值及工艺进行漆器的设计与制作。古琴漆面裂出的断纹不为古琴所独有,但多发于古琴之上,形纹多种多样,独具特色。通过近距离和古琴的接触、拍摄的图片资料以及图书资料,从不同层面获得大量古琴断纹图像,典型的断纹类型分为蛇腹、流水、牛毛等纵向漆裂以及纵横交织向漆裂如冰裂断、梅花断、龟背断、鳞纹断等。断纹肌理触感的起伏流动性随时间递增而产生数量、形状和粗细上的变化;断纹形态与组织拥有不规则性与无限自相似性;不同类型或长或短的线条以某种规律排列或交织而成的构成美,这些构成了断纹独特的审美价值。古琴髹漆工艺自成系统,鹿角漆灰对木胎坚实的保护作用、八宝灰华美的装饰效果以及面底漆相异的髹漆习惯等构成了古琴制琴的漆艺特色。同时,古琴在使用、保存和流传的过程中,由于内外部因素的损害必然或多或少地被前人反反复复地修缮过。其传统修复工艺异色漆“云缀”修补法的主观性以及传承中各种不确定的人为或自然因素,使漆面补缀图案的形状及组织呈随机性不规则状,且随修复痕迹的递增而产生相应的变化,因而形成斑驳夹杂呈动态变化的漆面效果。古琴漆面出现断纹源于漆层木胎的热胀冷缩、漆质年久老化,加上琴弦震动的影响。其他影响因素还包含古琴的反复弹奏和修复保护处理,造成不同漆色层夹杂叠加后裂出、异色漆补漆修复后再磨显出来或者受弹奏磨损的影响而渐次发出。随时间递增的断纹形态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经反复弹奏、修复漆补作用后遗留下来的具有特殊外在形态和漆饰效果的漆面,具有独特的美学、工艺和人文价值。论文的设计制作实践案例中,从断纹漆面静态和动态特征要素等两方面提取古琴漆面的特征,转化应用于漆饰图案的设计中,并通过单独图案、分解重构、重复构成等多种方法设计出具有断纹漆饰美学效果的图案。漆面自然裂出的断纹会产生微弱的剑锋状凹凸面,当断纹凸起处表层的漆色层被磨去后露出下层与之相异的漆色,跟随断纹线形组织形成了漆色块的组织效果。在制作工艺上利用这种断纹漆饰工艺的原理,在传统漆艺技艺基础上,探索出新的漆饰技法来实现断纹漆饰效果,通过塑料薄膜起纹刻塑出凹凸断纹纹路或是描涂断纹并堆高等两种方式来模拟断纹开裂后对漆面所造成的凹凸面,再叠加涂刷多层漆色层填漆打磨,制作出漆盒、发簪、手镯等系列产品,实现最优工艺呈现最佳设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