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朱鹮
朱鹭归来
二胡
演奏分析
摘要:
近代二胡的发展已经有百年多的历史,在各个发展阶段中与社会相契合、与时代相贴切,涌现出许多不同风格和题材的二胡音乐作品。《朱鹭归来》是作曲家孔志轩受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委约创作于2019年的作品。笔者在首次接触到这首作品时,就被其曲名所吸引。朱鹮,古称朱鹭、红朱鹭、朱鸟。20世纪中叶以前,朱鹮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和西伯利亚等地区。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大肆破坏,朱鹮几近灭绝。到了 80年代,最后一只生存于日本的本土朱鹮死亡,宣告着朱鹮物种的灭绝,但就在这遗憾与绝望的同时,中国科学家在我国秦岭南麓的陕西洋县,寻找到了 7只野生朱鹮。如今,全球朱鹮种群数量由7只扩展到了 5000余只,从寻找到发现再到拯救、壮大,朱鹮的“归来”经历就像一个传奇,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相处之道。这首作品以“朱鹮的重生”为主题,表现的是人类在城市化进程中与自然环境休戚与共,以及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重。全曲分为三个部分,以朱鹮重生的坎坷经历为情感线索,并有大量的快板和音程跳进。笔者认为这首作品的题材立意与音乐风格在二胡作品中比较少见,并与时代发展相贴切,对演奏者情感表达与演奏技法的整体表现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笔者对这首作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将这首作品选定为毕业音乐会的曲目,同时也是笔者自幼习琴以来学习的第一首脱离了“原版”概念的新作品,通过对这首作品前期的视奏练习和后期呈现的舞台表演,笔者将在本文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本文的第一章是作品的创作背景研究,首先是对朱鹮的背景进行了解和研究,包括朱鹮从灭绝到重生的发展经历、朱鹮本身的生存习性等等,这一部分的研究对这首作品中情感诠释和演奏技巧都有着很大的意义,对作品由一度创作到二度创作中的发展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本文的第二章是作品的演奏研究,分为技术手法分析和作品的情感诠释两个部分。本章以笔者从前期视奏阶段到后期舞台呈现为时间节点,根据个人的演奏和学习经历,对作品的整体呈现做出总结。本文的最后一章是对《朱鹭归来》演奏的心得体会,分为演奏技法和音乐内涵两个方面。本章在完成谱面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了笔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总结出最终舞台呈现后的心得与感想。作为一名二胡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需要具备对音乐作品充分领悟并展现出来的能力,从创作背景,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到乐曲中不同的演奏技法,全面地进行分析研究,以达到更好的演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