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校教学
古筝
创新
实践
摘要:
古筝是我国民族艺术与民族乐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2500年的发展史,饱含我国千年历史文化积淀。古筝以宽广的音域、古朴典雅的音色,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古筝艺术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变迁而东渐南移,逐渐形成了诸多具有地方特点浓郁的筝乐风格。古筝艺术响应国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意识的号召,从意境深远的音乐风格慢慢开始融入流行音乐元素的新作品创作,后伴随国际文化融合趋势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崭露头角。古筝艺术人才的培养不仅要习得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乐理知识和演奏技法,更要了解筝曲创作蕴含的文化价值与文化内涵,深刻了解创作背景才能产生正确的情感共鸣,更好的指导自身古筝演奏。但是古筝艺术自身经历大幅度发展革新后,随之而来的是高校古筝教学方法单一、文化内涵解读不充分、忽视综合素质培养等教学问题,阻碍当代综合性、创造性古筝人才培养质量。怎样完善高校古筝教学模式、推陈出新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本文就如何探寻一条适合我国高校古筝人才培养的摸索办法展开研究。本次研究包含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古筝教学推陈出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剖析本次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明确研究对象、思路、方法;第二部分展开较为详细的高校古筝专业教学研究,阐述了高校古筝教学的意义、面临的主要困境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为后续展开古筝推陈出新的实践探索提供分析与依据;第三部分主要剖析了古筝流传历史演变过程,古筝在国内演变为山东筝、陕西筝、河南筝等主要流派,国外流派的朝鲜筝、日本筝发展较为完善。第四部从演奏技法、作曲技法、表演形式等三个层面进行了古筝推陈出新实践探索,以丰富古筝艺术创新发展方式,延续古筝艺术生命力。第五部分结合前文研究成果展开高校古筝教学效果优化实践建议,认为高校古筝教学应从流传历史演变、古筝创新发展中有所启示、习得经验;进而形成了情境式教学、个性化教学、慕课教学、分层式、过程性评价等教学模式,为当代高校古筝教学提供合理化建议,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古筝艺术文化的动机。高校古筝教学是培养现代音乐人才、传承我国古老音乐艺术的科学途径,随着时代文化融合发展,古朴的古筝艺术想要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必然进行合理化创新,一方面要在古筝自身演奏、创作等层面创新,增强文化冲击下的社会适应性;另一方面要对高校古筝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古筝文化、体味古筝艺术的动机与信心,主动持续参与艺术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