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二胡
刘天华
悲歌
演奏弓法
对比
摘要:
《悲歌》又名《处世难》,是中国近代音乐家、教育家、作曲家刘天华先生创作的二胡音乐作品,该曲作于1927年。此曲是一首单段体散板式的宣叙调,它没有引子,利用充满自由的节奏娓娓道来,是刘天华内心情感强烈表露的产物。这首作品是作者对时局的不满、悲伤之情的展示,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充满关切的大悲、大愤,但悲愤之余又深感报国无门,是一首悲凉之曲。据笔者研究视野所及,现存二胡独奏曲《悲歌》出版的乐谱中,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接近原版的乐谱,另一类是实用版乐谱。本文根据研究对象的学术属性,选择的是接近原版的乐谱。这版乐谱刊登在1954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刘育和编《刘天华创作曲集》,书中刊登的二胡独奏曲《悲歌》包含两种演奏弓法。两种演奏弓法的传人分别是刘天华的弟子沈仲章、陈振铎。本文立足自身演奏实践,通过对比分析来论述两种弓法的演奏风格与特点,同时结合当代演奏家的演奏版本进行比较,力求对二胡独奏曲《悲歌》两种演奏弓法的传承与创新有更为深入的认识。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绪论主要是从课题来源、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内容以及创新点展开描写,为下文做好理论基础的铺垫;第二章作品综述,通过对二胡独奏曲《悲歌》的创作背景、音乐题材与体裁的分析,初步对两种演奏弓法的产生过程与内涵进行介绍,并探究研究版本的选择原因,对两种演奏弓法传人进行介绍;第三章两种演奏弓法的比较,从音乐本体的比较与传承中的变化、演奏弓法、音乐风格三个层面展开对比分析,本章节中还加入了当代演奏家宋飞和赵寒阳对该曲的演绎描写,力求深入剖析二胡独奏曲《悲歌》两种弓法的演奏风格与特点;第四章对两种演奏弓法的成因与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通过深入描写二胡独奏曲《悲歌》音乐风格的现代意识,突出刘天华先生的音乐创作在近现代民族音乐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