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女性
古琴
仕女画
美人画
摘要:
“女性携琴”图像存在于历代绘画之中,数量十分可观。从现存的画作来看,清代尤为之多,一方面是由于清代距离现代的时间较近,保留的绘画作品总量较多,另一方面是清代的书画繁荣促进了“女性携琴”题材的创作。此类图像最早出现于汉代的画像石之中,到了唐、宋、元代中的卷轴画是以群像出现的,至明开始出现了“女性携琴”的单人画像,到了清代,携琴女性的“身份”、绘画形制的呈现以及绘画的主题变得丰富多样。目前关于“女性携琴”图像的系统研究仍处于起步期,并未有人对其做过深入系统的分析和整理研究。在以往资料中,“女性携琴”图像常在“仕女画”、“美人画”这一画科中出现,学者在研究此画科时常常涉及。以画科为出发点的研究思路给予了此图像探讨的部分启示。文章试图摆脱“画科式”的研究体系,以图像中的“女性”和“古琴”两个对象作为主体进行了分别探讨。在清代生活的女性,其现实面貌和社会地位左右了在图像中的留影,古琴在清代的文化含义以及与女性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图像的构成,而绘画的创作者对图像的绘制和选择是其主观性的发挥,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女性携琴”的图像产生。基于清代女性所受古琴音乐的教育和明清“文人琴”、“艺人琴”的融合发展,在某一程度上阐释了清代“女性携琴”图像增多的原因,而此类图像也与清代绘画的功能性和世人的审美趣味密切相关。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女性携琴”图像的生成是创作者的知识文化素养的综合体现,而在学科细化的今天,需要以新的方式进行分析研究,故文章的部分章节尝试运用了“女性空间”概念和方法。此方法可以放眼于音乐和美术领域的史料,对图像进行跨学科式考究,以求还原图像背后的文化史实及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