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二胡
二胡演奏
福流
摘要:
二胡作为我国的一种传统乐器,它那悠扬悦耳的音色,深受大众的熟悉与喜爱,也是最具中国气质和魅力的抒情高手。“福流”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奇克森特米哈伊(Csikszentmihalyi)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项活动里,自动忽略周边所有的人和事物,感知不到时间的流逝,尽情享受该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本文以“福流”理论为基础,结合二胡演奏中的实践经验,分析“福流”在二胡演奏中的具体作用,为二胡演奏者提供一些演奏心理方面的理论依据,使演奏者能够更好地在二胡演奏中体会“福流”,提高对二胡演奏的兴趣。本文首先对“福流”的概念进行阐述,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福流”的理论模型、特征及产生条件。其次结合“福流”理论的特征与演奏实践,系统论述“福流”与二胡演奏之间的关系,列举了“福流”可通过音准感、律动感、语气感、类动感、人物形象感这五个表现途径,给二胡演奏者带来的积极影响,二胡演奏者把作品中重难点的练习作为明确的目标并高度集中地处理,伴随高强度的反复练习,在每一次练习过程中都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当演奏者熟练掌握高挑战技能时,在演奏中丝毫不会担心会出现什么问题,暂时性的失去自我,心无旁骛的只是在拉琴,观众、舞台、灯光仿佛都不存在,演奏完会觉得畅快淋漓,感觉自己的演奏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这样便是身处“福流”状态中的内心感受。“福流”可以带给演奏者极高的幸福感和自豪感,能够提升演奏者的自信心,提高演奏者对二胡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能够促使演奏者自愿地对更高挑战的演奏技能发起冲击,引领演奏者在二胡演奏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文章在最后论述了演奏者如何能够在二胡演奏中体验“福流”,演奏者可以选择与自己能力相适当的曲目进行学习和演奏,曲目难度高于自己本身能力太多会造成恐惧的心理;曲目难度低于自己本身能力太多又会使演奏者感到无聊。在曲目难度挑选时应本着技能与挑战相平衡的原则,曲目难度略高于自身水平才能促使演奏者不断进行努力和学习,更大概率地通向“福流”。艺术都是相通的,作品的创作背景离不开文学艺术的大家庭,演奏者在专于演奏的同时也要多翻阅其他姐妹艺术的文献和专著进行学习,丰富自己的艺术形象库,在演奏时不经意的就能联想到生活中的事物以及人物形象,这样更容易将自己带入音乐,与作品融为一体,“物我合一”,找到“福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