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琵琶
弦振动
声学品质
谐音占比
音程
摘要:
一件乐器的声学品质直接决定了它发出的声音的表现力与感染力的强大与否,而对于弦乐器而言,施加的弹拨力度又会直接决定了弦乐器发出的声音的声学品质,因此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受到演奏者们的重视。本文以传统乐器琵琶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对琵琶琴弦施加不同弹拨力度时,琵琶的四根琴弦的振动特性以及产生的声信号的声学品质。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通过总结已有的我国有关本土乐器的研究成果,并选择传统琵琶做为研究目标,分析了琵琶研究的相关历史以及目前有关琵琶研究的欠缺之处,分别从琴弦的振动以及发声的角度对琵琶进行研究。介绍了琵琶的主要构成部分,对琵琶的弦振动进行了动力学分析,通过计算分析对弦振动进行仿真模拟,分析了琵琶的声学系统并进行了结构简化。使用高速相机搭建了测量琴弦振动的光学平台,并使用圆形霍夫变换算法合成标定点的振动位移曲线,将通过实验所得不同力度下琴弦振动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周期符合良好,其中Y方向振动作为振动的主方向,振幅与理论符合良好,而Z方向振动幅度较小,振动特性不明显。使用谐波占比比较了在不同拨弦力度下琵琶各弦的各谐音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弦声信号的三次谐音成分较高,随着拨弦力度的增大,谐音成分变化不太明显;2弦声信号的三、四次谐音成分较高,第四谐音成分最高;对于3弦一、四次谐波成分较高;对于4弦四、五次谐波成分较高,随拨弦力度增加,五次谐波成分增加较快。随后通过对声信号的时频分析得到不同弹拨力度下各弦基频成分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发现随着弹拨力度的增加基频乐程时长也随之增加,其中在相同的弹拨力度下一弦的基频乐程最短在听觉中消失较快,四弦的基频乐程最长在听觉中消失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