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初中校本课程
音乐
古筝
开发
实践研究
摘要:
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其中要求:学校课程应善于吸纳整合具有本地区特色的音乐文化资源,尤其是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的传统音乐项目。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对民族音乐文化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也要对学生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责任意识进行进一步的培养。随着国家层面对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视程度逐年提升,各级各类学校也纷纷以当地特色音乐文化为研究对象,开发了与国家、地方课程相呼应的校本课程。“古筝艺术”于2011年5月入选扬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古筝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扬州市初级中学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现状研究,以理论为依据、以实践为指导、以扬州民间音乐为辅助资源,对扬州市初级中学古筝校本课程的开发提出一定建议。本文将以课程开发的背景研究、可行性探析、开发策略及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为脉络,展开进行阐述,对初中古筝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一定的思路及方案。本文分为绪论及三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是对扬州初中古筝校本课程开发背景的阐述,主要是对课程开发必要性进行论述,并对扬州初中古筝社团、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第二部分是扬州初中古筝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探析,首先提出课程开发的优势及有利条件,再思考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方案;第三部分是对初中古筝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理论构思和实践探索,先从理论依据、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入手,从理论层面对课程的开发进行阐述。再通过个案学校进行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根据其现实情况进行校本课程设计及案例课程呈现,并对课程开设情况进行反思总结。通过本文的研究,以期能够对初中古筝校本课程在扬州的开发建设、对古筝艺术的进一步传承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