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二胡
泾县
皖派学术
朴学
徽州
摘要:
明清以降,皖南人文鼎盛,毋论诗赋经史,皆有名家。泾县地属宣城,毗邻徽州。清代朴学之盛,远迈他说,徽州又是清中期皖派朴学的重镇,以江永、戴震等学者为首,用考据为器,经学为本,辅以天文、历算、音律、地理之属,历经几代之传,覆及江南各府,流风甚广,可以说整个皖派学术圈,均由徽州由内而外的进行传播发散,泾县自然深受徽州学术思潮的浸染。此地的学术研究又与本土的宗族文化结合紧密,致使研治经籍多家学,门堂黼黻,学问相传,是以一族一家之中,世代有撰述出。这种递相授受、薪火不绝的学术传承,也造就了数辈之中自相师友的局面,胡承珙与胡世琦二人,便既是同族宗亲,又互相交游论学,交情甚笃。他们的著述都秉承典型的徽州朴学学风,尤重训诂,以字治经,成就斐然。更值得称道的是,二人不约而同地对《小尔雅》一书进行训释疏解,同姓同宗、同时同地,故以“泾县二胡”之名尊记之。泾县“二胡”传承徽州朴学遗风,发展了前人留下的治学精神和训诂方法。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泾县以及“二胡”学术倾向,近年来研究胡承珙、胡世琦的研究现状的概况,并交代了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一部分为泾县“二胡”家世与生平,介绍了泾县龙坦胡氏的家族渊源,分别考证了胡承珙与胡世琦的家世与生平,并列出胡氏世系表。第二部分为泾县“二胡”与徽州及其他地区皖派学者的交游研究,介绍了胡承珙、胡世琦与同时代学者相识相知,以及日常的学术交游情况。第三部分为泾县“二胡”对徽州朴学的传承与发展,第一小节介绍了胡承珙的《毛诗后笺》,一方面是《毛诗后笺》对徽州学术的传承,不仅是对戴震《毛诗补传》的传承,还有对徽州朴学前辈治学方法和学术精神的传承;另一方面是《毛诗后笺》对皖派学术的发展,主要是对宋儒态度的变化以及对训诂学的发展。第二小节介绍了“二胡”的《小尔雅义证》,首先讨论了《小尔雅》的真伪与现存价值,其次分别介绍了胡承珙、胡世琦的《小尔雅义证》,以及两部著作的对比;最后指出“二胡”《小尔雅义证》对徽州学术的传承与发展。第三小节介绍了胡承珙的《仪礼古今文疏义》,记载胡承珙对《仪礼》古文与今文中差异字句的对比及择取缘由,通过分析胡承珙以训诂解经的手段,突出其在礼学领域的重要贡献。同时,此书作为胡培翚《仪礼正义》的羽翼,在辨正《仪礼》文字方面见解颇深,可补《仪礼正义》之阙。最后对泾县“二胡”的治学成就做出总结,胡承珙与胡世琦是嘉道年间皖派学术的重要代表,他们传承了徽州学者的治学精神和学术理念,并承绪扬波。其著述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为中国文学史、中国语言学史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对泾县“二胡”的家世生平、交游以及学术著作做了一个较系统全面的考述与研究,以一隅窥徽州朴学传承与发展之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