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板胡
板胡演奏
声腔化
声腔思维
摘要:
板胡在三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为各地方戏曲伴奏,尤其是梆子腔,三百年来与梆子腔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形影不离”,对梆子戏的声腔可谓“了如指掌”。当板胡作为独奏乐器在舞台上呈现的时候,它仍然流淌着戏曲声腔的血液,具有深厚的戏曲声腔的文化底蕴,所表现的音乐语言必然离不开声腔的相关特点,这也是它的艺术魅力所在。因此,板胡作为脱胎于戏曲音乐的一种乐器,在其发展道路上,对戏曲声腔元素的运用和表达是它的精髓所在,故而不能脱离声腔来谈板胡演奏。通过对板胡这一乐器的多次演奏实践以及对其相关知识的掌握,发现在演奏板胡的过程中,对声腔的高度模仿尤为重要,对此提出了“声腔思维”这一名词,并对其进行概念阐释、分类以及具体阐述各类思维的应用。同时,写作中进行了大量的学术调研并对板胡作品中的“声腔”特点进行了分析,旨在通过对相关理论层面的研究,进而为广大板胡演奏者提供理论指导和演奏经验。本文以“声腔思维”为核心,本质是器乐演奏“声腔化”的意识体现,要想达到演奏“声腔化”的音响效果,其思维的形成必不可少,所以,声腔思维是板胡演奏“声腔化”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板胡艺术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