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晚明
巴洛克
古琴
古钢琴
审美
共性
摘要:
晚明时期与巴洛克时期在时间轴上同属于十七世纪,二者在同一时间段内均有代表这一时期本国文化特征的民族乐器,分别是古琴与古钢琴。古琴是我国历史上一直传承至今且不断发展的一种器乐形式,中国民族风格钢琴曲多有由古琴曲改编而来的作品,而古钢琴作为钢琴的前身,在审美范式上与钢琴有着继承的关系,因此探究晚明古琴音乐与巴洛克古钢琴音乐审美共性,可为中国钢琴表演美学“本土化”“民族化”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价值。
文章第一章归纳并论述了国内外研究古琴、古钢琴以及晚明时期、巴洛克时期音乐思想的主要文献及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关于古琴、古钢琴本体以及单独论述音乐思想的研究较多,研究成果单一且较为成熟,但在对比古琴与古钢琴在特定时空下审美共性特征的研究是空白的。
文章第二、三章通过分别论述十七世纪中西音乐较有影响力美学思想、以及各自代表性的琴人琴家及代表作,阐释了当时所处的社会文化思想与琴人琴家们互相影响,不断深化的发展状况,并总结了十七世纪中西音乐思想的特性与共性以及代表性琴人琴家的所处时空对比,阐释晚明古琴音乐与巴洛克古钢琴音乐能够形成对比、审美共性的原因。
文章第四、五章主要论述了晚明古琴音乐与巴洛克古钢琴音乐在审美角度上产生的共同特征,以及二者产生审美共性的原因。古琴与古钢琴能在审美角度产生特征的主要因素,表现在二者所处社会文化思想的碰撞中,均受到禁锢世俗情感的禁欲主义宗教思想的影响,在音乐审美上排斥世俗情感的态度是一致的。
文章通过对十七世纪中西音乐文化发展、音乐思想、乐器的发展状况以及琴人琴家及其艺术成就的对比和概述,揭示晚明古琴音乐与巴洛克古钢琴音乐在审美共性上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形成审美共性的原因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归纳,在阐释二者审美共性的同时,力求为我国民族钢琴音乐的发展提供符合中国民族钢琴音乐发展的潮流的可参考的审美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