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朱长文
琴史
古琴
版本
思想内容
摘要:
北宋朱长文编写的《琴史》是中国现存第一部古琴专史。朱长文的《琴史》成书后经一百多年后才付梓刊印,有财力不济、出版趋利、政治高压三方面的原因。《琴史》的主要版本有吴焯校跋明钞本、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明钞本、涵芬楼藏明钞本、研露斋藏清钞本、清曹寅楝亭刻本、四库全书本,另有载于目录书的其他版本。从行款、题跋、内容等方面比勘宋代以来重要的刻本、钞本,画出《琴史》版本谱系图,在前辈学者的考论上作出新的补充,即《琴史》的宋刻本有两种,一是收录《朱梦炎序》的版本;二是不收录《朱梦炎序》的版本。通过考察朱长文纂辑《琴史》时的征引文献,得知朱长文在采录材料时参证历代史书者甚多,在正史之外,也有广征博览的视野与考辨是非的识断。对《琴史》作出的内容辩证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订补琴人传略,二是分类解读《琴史》中的故事。《琴史》记叙了先秦至北宋的古琴史料,在《琴史》中,古琴作为一种乐器,它的形制、音调等要素有着文化象征义。古琴在其发展史中,也累积起自身的文化形象,它既代表着帝王圣贤所坚持的风雅之遗,也带有高人逸士洒脱不拘的山林性情。这与古琴自身的象征义一起,共同使古琴成为君子之器。当站在古琴所处的社会背景上观照,以古琴为中心,其周围的文化场域也有着丰富的阐释空间。以事系人的古琴文化史编纂思路使《琴史》成为琴学史籍中的典范,不仅如此,对于现存史料而言,《琴史》也具有重要的校勘与辑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