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口收缩型县域
基础教育设施
均衡性评价
栖霞市
摘要:
人口收缩对县域公共服务设施的均衡配置产生了显著影响,特别是在基础教育设施方面。作为推动县域城镇化进程的核心要素,基础教育设施的均衡配置至关重要。目前,对于人口呈现收缩趋势的县域,基础教育设施配置失衡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在人口收缩、教育设施配置失衡的背景下,以典型人口收缩的栖霞市作为研究对象,建构人口收缩型县域基础教育设施均衡性的综合定量评价体系,并且综合供需均衡、空间均衡和质量均衡等维度进行讨论,结合人口收缩程度与基础教育设施的均衡性水平划分镇街发展类型,针对性的提出优化调整策略,以弥补教育设施配置的单维度研究不足,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对促进其余类似的人口收缩型县域单元应对基础教育设施的合理配置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结合教育均衡理论、供需均衡理论、空间布局理论和资源配置理论等理论基础,构建基础教育设施均衡性评价体系,多维度分析人口收缩型县域基础教育设施的均衡性配置水平,结合人口收缩程度和基础教育设施配置均衡性水平划分不同的均衡性配置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存在的均衡性问题提出差异化的优化调整策略。本文旨在全面评估和分析人口收缩型县域基础教育设施的均衡性及其优化配置,以“基础研究——框架建构——实证研究——提出对策”为逻辑主线,展开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1)文献综述与基础理论研究。首先,本研究将针对人口收缩背景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人口收缩地区的基础教育设施研究以及基础教育设施均衡性评价研究进行深入的文献综述。通过梳理已有研究成果,明确研究背景、现状和不足,为后续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本研究将深入探究教育均衡、供需均衡、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等基础教育理论。这些理论不仅为构建人口收缩型县域基础教育设施均衡性评价研究框架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研究视角和分析方法。
(2)均衡性评价与类型划分方法建构。在基础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本研究以教育均衡为核心要义,从供需均衡、空间均衡和质量均衡等三个维度构建基础教育设施配置均衡性评价体系。首先,利用设施容量饱和度来表征县域基础教育设施的“供需均衡”层面,并对供需均衡类型进行划分。这一维度旨在评估设施供给与学生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其次,运用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对设施配置的空间可达性进行评价,以此表征空间均衡性水平,并对空间均衡类型进行划分。这一维度关注设施在空间分布上的合理性,以及学生获取设施服务的便捷程度。然后,利用数据包络线法计算基础教育设施的投入产出效率,同时借助综合纯技术效率进行效率类型分类。这一维度衡量设施在资源利用上的有效性,以及基础教育设施提供的服务质量。最后,结合人口收缩程度,划分人口收缩型县域的综合均衡化类型。
(3)方法应用研究。本研究以山东栖霞市为例,对基础教育设施配置均衡性进行评价。通过收集和分析栖霞市域内基础教育设施的供需配置数据、空间分布数据以及技术效率数据,结合县域内各镇街单元的人口收缩程度,进行叠加分析,旨在深入探讨人口收缩型县域基础教育设施配置的均衡性问题,为提出优化调整策略提供实证支持。
(4)优化配置研究。在基础教育设施配置均衡性评价结果与划分类型的基础上,本研究针对各镇街单元的不同的综合均衡化类型提出差异化的优化配置策略。这些策略旨在促进人口收缩型县域基础教育设施的均衡性发展,提高设施利用效率和服务质量,满足学生需求和社会期望。
论文在分析县域基础教育设施均衡性水平过程中,确实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案例问题、数据问题、研究方法等。下一步需继续扩大研究范围、收集多年份教育数据以优化评价模型,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为人口收缩型县域基础教育设施均衡性配置提出更具针对性的优化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