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基础教育设施
陕西省域中心城市
住区
摘要: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现代汉语词典》中教育的概念为“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教育,是一个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的过程,是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人通过受教育能够提高自己的内涵和修养,增强自己的社会竞争力,获得别人的尊重以及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社会地位的变迁。享受义务教育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应有的权利。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教育意识的显著提高,基础教育设施成为评价城市和住区的重要指标。目前,由于教育设施的稀缺性和非均衡性,导致上学难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大班额大校额的现状普遍存在。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对陕西省域中心城市住区基础教育设施的现状特征、问题做出分析和研究,总结影响住区教育设施配置的因素,旨在探究出一套适合陕西省域中心城市住区基础教育设施的标准。第一章,笔者主要对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做了梳理。第二章,笔者对基础教育设施配置理论进行了研究,梳理了国内住区和教育设施的发展历程,解析了住区与基础教育设施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了国家及地方的相关标准的制定方法。第三章,笔者先对整个陕西省域中心城市及住区发展进行了研究,再具体选定了榆林市城区、商洛市城区、渭南市城区作为实地调研区域,对此三个区域的基础教育设施的数量、规模以及布局做了详细调研,得出目前陕西省域中心城市住区基础教育设施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校规模和班级规模普遍过大、建设规模与标准相差甚远、服务范围扩大化、城际间教育设施规模差异大等的结论。第四章,笔者从现状调查和理论研究两方面出发,探究人口因素、城市自然与经济因素、住区因素以及教育设施发展因素对住区基础教育设施配置的影响。第五章,通过对调研现状和相关标准规范的梳理研究,探究出陕西省域中心城市住区基础教育设施配置标准的构建思路。从调研现状出发,结合教育学研究及相关标准,确定住区基础教育设施的类型。再通过教育设施自身需求与发展、相关规范标准研究方法的梳理和总结,陕西省域中心城市的人口现状和未来发展及居民需求,确定出教育设施的千人学生数、办学和建设规模、服务范围等具体指标。之后,通过梳理各地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建标准,结合现状人口管理体系,住区边界、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规模、住区开发模式、以及居民交往和社会公共决策最终确定出陕西省域中心城市住区分级体系,并将各类教育设施进行分级配建。通过对教育设施的分类、分级以及各类具体指标的研究,最终得到陕西省域中心城市住区基础教育设施配置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