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生活圈
社会公平
基础教育设施
绩效评价与优化
黄州区
摘要:
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逐渐从基础的物质需求向更高级的精神需求转变。教育作为人的基本精神需求内容,对于文化的传承、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基础教育设施现状与城市发展进程脱节,不能与我国的社会发展相匹配。对此我国政府不断统筹推进基础教育设施资源均等化建设,努力解决教育设施的社会公平难题。为解决基础教育设施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以社会公平为基本思想,基于社区生活圈视角划分基本研究单元,构建绩效模型。通过多指标的综合考量,挖掘基础教育设施绩效配置过程中所面临的不公平本质原因,从而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对基础教育设施现状背景和研究意义做出说明。同时也对生活圈、基础教育设施、绩效和供需平衡的相关概念做出解释,并为后文的研究理清思路。第二章综述部分,先对生活圈理论的理论和实践应用阐述,并提出社会公平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权力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然后对基础教育设施和公共资源的绩效配置的国内外研究经行分析,总结分析前人研究存在的不足。第三章主要从普适性的角度,总结基础教育设施现状常见问题的特征,如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配置标准存在矛盾、各相关主体存在利益冲突、不同学校规模和质量存在差异、城市发展存的时序导致教育资源布局差异、选择成本存在差异等相关内容。第四章为模型构建章节,本章首先对基于可达性、洛伦兹曲线和区位熵、DFSR模式和供需平衡等现有的绩效评价模型做出汇总,分析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并顺势提出基于供给和需求的模型构建思路。以社会公平、空间效率和以人为本作为指导思想,构建绩效评价模型,最后以AHP层次分析汇总最终绩效结果。第五章对黄州区的现状概况进行描述,并对本文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进行界定,构建出分别对应小学和中学的十分钟和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研究范围,并在该范围内分别对黄州区的教育设施绩效进行实践评估,提出绩效存在规模不足、聚集程度强、选择成本高的实际问题。本章还解释了教育设施配置非公平原因:从权力公平方面考虑,城市空间发展的时序导致教育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从规则公平方面考虑,规划标准的差异导致规划编制缺乏可操作性指标引导、从分配公平方面考虑,利益主体的妥协导致教育设施与人口失配。第六章基于以生活圈理论为依据的社会公平原则、供给与需求相平衡的资源配置原则和规划引领下的多元合作的原则为绩效优化导向,提出构建社区生活圈的实施策略、满足基础教育设施的供需平衡策略和明确基础教育设施实施的引导策略。希望能为未来的基础教育设施资源配置问题提供一些解决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