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闸门控制
模型预测
水位控制
云服务器
嵌入式系统
摘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60%以上,其中90%的农业用水用于农田灌溉。然而,由于灌溉管理不善,大量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被浪费。因此,提高灌溉用水的管理效率变得尤为迫切。渠道自动化控制技术因其能有效减少水资源损耗并提升灌溉效率而受到广泛认可,并已广泛应用于实际灌溉系统中。其中,闸门控制系统作为渠道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控制性能的要求随着应用的深入逐年提高。为提高灌溉渠道闸门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并满足实时水位调节的需求,提升渠道系统的抗干扰性能,本研究开发了一套闸门智能控制系统,并开展了渠道控制算法的研究。基于闸门控制系统的实际需求,本研究首先设计了现场控制端的软硬件,之后进一步开展了渠道水位预测控制算法的研究,最后部署云端通信服务器、设计微信小程序及PC上位机软件实现控制系统的远程控制,并将渠道水位预测控制算法集成在PC上位机软件中实现了实时控制。本研究旨在为灌溉渠道的实时控制提供理论支持,可实现水位调节需求和渠道系统抗干扰性能。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
(1)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及基于嵌入式设备的现场控制端软硬件设计。首先,根据闸门控制系统的实际需求,确定了由客户端、云端和现场控制端三部分构成的系统总体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分别确定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案。接着,进行了现场控制端软硬件设计。硬件设计涵盖现场控制端的供电电路、水位传感器、4G DTU通信模块等RS485器件,以及闸门开度传感器、闸门限位开关电路等关键部分的电路设计。在硬件基础上,基于Free RTOS嵌入式操作系统完成了数据采集、控制、通信等软件程序设计。此外,基于树莓派4B实现了现场监控视频的实时推流。
(2)基于积分时滞(ID)模型的渠道水位预测控制(MPC)算法研究。首先,建立了基于SWMM的渠道仿真模型,用于提供水位信息以进行算法的反馈矫正。其次,将完整的积分时滞(Integrator Delay,ID)模型作为内部的渠道简化预测模型嵌入MPC框架中,以预测渠道的未来状态。所采用的ID模型综合考虑了渠段上下游的水位预测,并通过渠道仿真模型模拟,计算ID模型的特征参数。最后,基于ID模型的状态空间方程设计了渠道水位预测控制(MPC)算法,并在两种不同测试工况下进行了模拟分析。该算法的计算量较小,能够满足实时控制的时间需求。模拟结果表明,在预知扰动发生时,本文的MPC算法可进行前馈控制,使水位偏差相对于未预知扰动情况更小,从而实现更为稳定的水位控制。此外,在渠道流量发生显著变化时,本文的MPC算法仍能够保持水位的稳定控制,并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相较于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算法,本文的MPC算法在水位控制的稳定性方面具有优势,能够使水位偏差保持在较小的范围内。
(3)基于云服务器搭建部署控制系统通信服务器并进行客户端设计。首先,在阿里云服务器上成功部署了基于EMQX的MQTT通信服务器,并通过安全性设置确保了信息传输的安全、稳定和可靠。同时,基于nginx在阿里云服务器上部署了RTMP视频服务器,并完成了流媒体的推拉测试。之后,在服务器端安装部署了My SQL数据库,并采用***+express+My SQL架构设计了一套数据库访问接口,实现了监测数据的存储、查询及转发,为客户端提供了便捷的远程访问My SQL数据库的功能支持。此外,还开发了微信小程序和基于Py Qt5的PC上位机软件两个客户端,以增强系统的人机交互性。最后,将预测控制算法嵌入PC上位机软件,并通过上位机界面实现了基于预测控制算法的渠道水位实时控制。
(4)闸门智能控制系统性能测试。进行了控制系统服务器通信、监测数据上传、控制指令下发等功能测试,系统能够实现预期功能,满足设计需求。设计并进行了控制系统的恒流控制试验,过闸流量波动基本稳定在±0.006 m3/s,且当下游水位变化时,稳定时间大约为3 min,能够使闸门流量在短时间内恢复并保持在预期的效果。设计并进行了基于MPC算法的水位控制试验,可预知状况下算法对水位的控制更稳定,且稳定时间相对于未预知状况要更短,约为10 min。在两种状况下,本文的MPC算法对目标水位的偏差均在±0.03 m以内,可实现渠道水位的稳定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