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错边管道打底焊接
嵌入式系统
焊接模型
摘要:
焊接机器人在管道盖面、填充及其他材料焊接中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在管道打底焊环节仍面临严峻挑战。管道组对过程常因人工误差、装配偏差及热变形等因素产生错边,导致焊缝几何形态偏离理想状态。这使得固定焊接参数的打底焊方法难以保障熔透质量,必须依据实时错边量动态匹配焊接电流与送丝速度等关键参数。然而,现有焊接模型多基于理想工况,缺乏针对错边影响的专用模型,致使焊接参数自适应调节缺乏理论支撑。同时,当前打底焊自动化程度有限,多聚焦于机器人轴系与焊枪控制,而工艺参数调节仍依赖人工操作,缺少智能化的实时调控系统。为解决上述挑战,本文设计了一套嵌入式系统,并提出一种错边管道打底焊工艺自动矫正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嵌入式平台的焊接参数自动控制系统,旨在解决参数依赖手工调节问题并提升自动化水平。该系统设计并实现了包含图像处理、上位机数据处理及核心嵌入式控制(STM32)的软硬件架构。针对模块间通讯,采用了Socket与USART协议确保了关键焊接数据(焊缝图像、焊缝关键点坐标、焊接参数)的可靠传输。在嵌入式控制设计层面,通过硬件PWM精准调控直流电机实现送丝速度控制,并利用SPI通讯驱动数字电位器完成焊接电流的动态调节。实验表明,该嵌入式控制系统能够协同实现关键参数传输、送丝速度与焊接电流的实时自动调控,达成了打底焊执行的全流程自动化。核心焊接工艺参数(送丝速度、焊接电流)在嵌入式调控下的精度误差均保持在10%内,满足工艺要求。
(2)本文系统研究了错边管道焊接环境参数获取与焊接工艺参数建模方法,旨在解决管道打底焊接中错边现象导致焊接参数失配的问题。在环境参数获取方面,通过对Mobile Netv3-Small架构的轻量化改进,实现了多任务焊接关键点检测网络优化,将16层结构压缩至6层,在保持0.35mm检测精度的同时,计算复杂度降低75.1%,参数量压缩88.2%,推理速度提升185%,满足工业实时性要求。在焊接工艺参数建模方面,基于熔池受力机理分析,建立了引入错边量补偿项的焊接电流和送丝速度模型,确定了环境参数与焊接工艺参数的定量关系。本文构建了从环境参数获取到工艺参数建模的完整技术路径,通过轻量化网络获取关键点信息,经坐标转换计算错边量等环境参数,基于熔池受力机理建立焊接工艺参数模型,最终确定环境参数与焊接电流、送丝速度的定量关系,为错边管道焊接的工艺参数建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3)本文提出了对焊接速度、焊枪角度等变量的实验矫正方法。以熔池成形、根部透度及X射线探伤结果对焊接模型关键参数进行优化,提升嵌入式焊接系统的实际焊接质量。焊接实验结果表明,该矫正方法可对管径DN237、DN457,错边量范围在0-2mm的错边管道进行自动焊接,焊缝内部质量已经达到该类型管道焊接工艺要求。
综上,本文提出的嵌入式自动控制系统、焊接模型及焊缝关键点视觉检测方法在焊接现场能够协同作用,有效解决管道错边引起的焊接参数失配以及焊接工艺调控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为错边管道自动打底焊提供实际应用价值。
图[44]表[8]参[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