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科书
历史图片
中国近代史
摘要:
图片由于具有补充说明文字、证明重现历史、直观吸引读者的功用,在历史教学实践中经常被得以运用,尤其是作为信息知识载体,被编者有意图地、慎重地选用在历史课本之中,因此,历史教科书图片发生的变换可以是我们探寻历史教育理念发展的一个切口。本文尝试以建国以来高中历史教科书图片为主题,中国近代史图片为研究对象,探寻七十年来现当代高中历史教科书是如何通过图片的形式来认识和书写这一段时期的历史,以此追溯历史图片背后折射出的社会背景、国家意志和历史观念。绪论、正文、结语构成了本文的主体。绪论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和研究现状,界定了相关概念,叙述了本文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意义以及创新之处。正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对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这段历史教科书图片体系的初建时期作了论述,描绘了插图从无到有的曲折过程,侧面反映了这时期历史史学观念和官方对于历史教学的态度。第二章论述了九十年代至新世纪初期历史教科书图片体系得到大发展的概况。这段时期,历史图片的“质”与“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第三章呈现了历史教科书图片体系不断完善,走向成熟的过程。在此阶段,它们基于历史图片但又超越了图片本身,使得图片的功能和内容最大程度地围绕着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展开,帮助他们做出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深度的历史思考。第四章从横向上对历史教科书的选用标准和选用依据整体进行了分析。它们都聚焦于学习主体,成为编者选用图片之前斟酌并加以考量的重要因素。结语是对全文综合概述以及笔者对于本文存在缺憾之处的总结反思。历史教科书图片质量、类型、内容、功能上的科学化,是历史课本得到不断优化,历史教育走向一个既要“便教”又要“利学”,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变迁过程:它试图从历史这一课程出发,以图片作为媒介,逐渐从关注图片本身到聚焦于图片的使用主体,以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作为落脚点,最终达到育人本位的历史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