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职业教育
价值取向
近代史
社会本位
个人本位
摘要:
教育价值取向是指教育主体和作为主体的教育在其实际活动中,特别是在他们和他的活动结果中所实际遵循、指向、建构和实现的价值关系。由此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可以被理解为各类社会主体对于职业教育系统的内涵、功能、作用等一系列基本属性的认识与态度。其具体表现一是社会主体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二是基于认识基础上的对教育内容的选择,三是职业教育在此时期的培养目标。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对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变迁进行全面的分析,归纳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三个重要阶段,在研究此三个阶段的历史背景和历史现象的基础上揭示出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变迁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深层次动因。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既是当时社会主流教育价值取向对时代要求的反映,又是对时代要求所作的应答。不同的阶段会出现不同的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它们是一定时期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意识形态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各因素在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同时又是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及主体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本文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考方式,全面剖析职业教育在这一段时期的发展历程,总结它的发展规律背后所隐藏的本质的价值取向的变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发展趋势:不仅关注社会的发展,更应关注人的发展;不仅满足其现实的需要,更应满足其未来发展的需要,最终满足个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实现科学发展观下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辩证统一。